我们常说“人比别人更受欢迎”,但没想到的是,对于一些高人气的人来说,不仅比别人更受欢迎,甚至在退休后,还会被最后一次搜索。
比如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可能是当代中国新时代最知名的商人代表。虽然不久前已经宣布正式退休,但偶尔也会出现在一些公共场合。
前两天央视的一个节目,有一段马云出境。在这个节目中,马云谈到“我特别欣赏年轻人放下架子,敢于做快递员兄弟”。
结果几天后,这个节目一播出,好家伙,马云就因为这段话直接被网友一路送上了热搜榜。
当你点进去,有2200多条回复,其中至少有一半以上是在指责老马,认为他的言论**裸,令人不安。
点赞数最高的答案中,画风基本如下(来源已标注,只为方便读者了解当下舆论趋势):
如果只有知乎某个论坛的网友这么认为,那么我们可以用马总在知乎似乎不太受er欢迎的原因来解释。
但问题是,即使我们切换到其他论坛,这一届的网友似乎也不怎么买账。
无论是在女生喜欢玩的微博里,还是在直男集中的著名虎扑论坛里,绝大多数网友似乎都对马云这次的言论嗤之以鼻,有的网友甚至直接说出了自己的肺腑之言,认为这是“鼓励剥削”。
坦白说,小柴对马云关于年轻人是否应该送快递的问题并不是很感冒,而是对今天网友对马云的态度很感兴趣。
因为说正经的话其实有点太神奇了。
要知道,至少在几年前,马云在国内舆论中的地位还处于常人无法想象的水平。
在小柴的印象中,当时日常生活中接触到他的人,无论是有一定年龄的叔叔长辈,还是同样年轻的同龄人,说起马云总是赞不绝口,守口如瓶就是鼓励我们向马云学习,尤其是他的模式。
这个时期还没有过去,相信大家应该还记得。
当时不管网上有什么样的鸡汤书,也不管学习成功,但任何想卖得好的人,都要在书的封面上贴一整张马云的车头,最好每篇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都有一段。马云本人可能不知道他所说的“马云经典语录”。
这些书的内容并不重要。毕竟这种鸡汤文学本质上是来来**的,也就是几集评论而已。关键在于这一现象背后反映的公众态度。
那些年,只要附近有孩子报了毕业决定创业,当晚就能收到七姨八姨送来满满一柜子马云经典语录和不同版本的商业秘籍。
马云并不是改革开放以来唯一一个崭露头角的杰出企业家,但真的很难找到第二个被人们如此高度评价的人...
更悲催的是,马云同时代的其他企业家往往成为背景板,在大众眼中衬托马云的实力。
大冬子在美国明尼苏达州制造一些桃色事件时,知乎儿连吃瓜都不忘把马总拉出来,搞起了原本以为只在饭圈看到的“踩一手抓一手”(我在想大冬子到底怎么了,跟马云缺乏专一有什么关系?)。
当然,大冬子绝不是那些年唯一一个遭受马云粉丝“踩一手握一手”操作的人。
无论是创立腾讯帝国的马,还是一手带领华为、特朗普豪侠的任,都没有逃过这一劫,还被特意拉出来问了一系列“XXX和马云的格局差距有多大”的问题(相关问题相当热门,讨论度也不低)。
或许是因为百度后来的意思是江河日下,知乎二人似乎不屑于拿马云和李彦宏做比较,而在这些系列中,提问者对小李不予理睬。
相反,在隔壁豆瓣,有人认真讨论了“为什么马云比李彦宏大很多”这个问题。
马云本人除了在人们心目中处于“老大哥排行榜”的榜首之外,甚至还通过一些语录对普通人的现实生活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最直观的例子就是马云在国内房价起飞的那一年说的“最便宜的房子8年后,年轻人不买房,8年后房价就像葱一样”。天知道有多少正在上车的年轻人因为这句话(各种意义上)改变了命运。
在那个房价飙升的时代,除了马云,几乎所有人都只能因为这样说而被嘲笑。
只有马云能让决心多看房价的人忍不住在心里嘀咕一句。他们可以问“为什么马云要说房子以后不值钱”“房价真的要降了吗?”每天上网800次。不难看出他们有多内疚。
而这一切都只是因为马云的一句话。
就连当时几乎是中国人信仰的房价问题,也无法顶得上马云在人们心中的名声。至于阿里巴巴微博评论区喊“马爸爸”等其他行为,就更不用说了。
在搜集信息的时候,小草甚至发现了一条新闻……这条新闻现在似乎很难理解——“2008年亚太经合组织举办的一次企业峰会上,有崇拜者举着卡片,提议在人民大会堂前给马云立一座雕像”。
注意新闻标题中的“你”字...似乎这种现在对我们来说似乎不可思议的要求,在当时似乎不止发生过一次?
现在,让我们回到今天最初的话题——因为对年轻人放下架子送快递这件事表示赞赏的马云,在全网几乎所有平台都直接被网友骂了。
看看今天的评论区,你连一个不是老师的网友都很难找到。
比起讨论“年轻人是否应该送快递”,我更好奇马云是如何在短短几年内实现舆论上的这种“两级反转”的。
马云还是那个马云,没有被造假,没有被替换;网友还是那群网友,逛淘宝天猫,用支付宝还花……怎么变成这样了?
铅笔|阿虚。
编辑|四少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微信官方账号:柴沟-fsj。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