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我们都庆祝端午节。这里是端午节的起源和习俗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端午节,也叫端阳节、午日节、五一节。现在端午节是我国的法定假日,而且是同一天放假。现在端午节已经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关于端午节有很多种说法。
纪念屈原说,这是我们最熟悉的版本。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心怀天下,在政治上多次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最终被流放。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京都、楚国。屈原看到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又不忍一直放弃自己的祖国。5月5日,他写完代表作《怀沙》后,纵身跳入汨罗江。之后,出国的人去河边悼念他,划船打捞他的尸体,把饭团和米酒放进河里,防止鱼吃了他的尸体。习俗:有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的习俗;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为了纪念孝女曹娥,她说曹娥是东汉上虞人。她的父亲淹死在河里,好几天没有看到她的尸体。那时,孝顺的女儿曹娥只有十四岁,日夜在河边哭泣。五月初五,她也投河自尽,五天后抱着父亲的尸体出现。这作为一个神话流传下来,然后传到县衙知事那里,以至于杜还为其立碑,他的弟子韩丹春也作了悼词来庆贺。
龙的节日来源于闻一多,他在《端午考与历史教育》中提到,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龙”部落举行图腾祭祀的日子,端午的两大主要活动——吃粽子和比拼,都与龙有关。粽子扔进水里经常被龙偷走,而比赛中用的是龙舟。
端午节除了吃粽子、划龙舟,还有很多其他的活动,比如: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间,贴午叶,挂菖蒲、艾草,游百病,戴香囊,备祭,比拼,打丸子,荡秋千,给孩子画雄黄,喝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