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尼改名了!其实只是换了后缀。明年4月起,索尼将更名为“索尼集团”。要知道,这家成立于1946年的传奇公司,在1958年1月从“东京通信工业有限公司”更名为“索尼”。
当时公司的创始人盛田昭夫和伊布卡(Masaru Ibuka)翻遍了英语词典,最终决定用拉丁词根“Sonus”(音)和古英语“Sonny”搭配“Sonny-boy”(男孩),最后组合成“SONY”,意思是“一个从音开始的可爱调皮的孩子”。
也说明索尼早已确立了走向全球的理想,“索尼”这个品牌确实让整个世界家喻户晓,它就是1979年推出的Walk*n(随身听)。可谓跨时代产品,让年轻人第一次听音乐,创造耳机文化。就连苹果的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也深受其影响,不止一次对索尼表示赞赏。
随身听
从那以后,索尼逐渐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消费电子产品王国,包括录音机、电视、相机、电脑和手机。
上世纪90年代,创业一代退休了:被视为索尼形象的总裁盛田昭夫于1993年病倒,再也没有回到索尼。另一位热爱科技的创始人伊布卡(Masaru Ibuka)于1997年去世。1995年后,“第二代”出井伸之担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
一代企业家的退休导致了索尼的解体。过去索尼R&D部门的管理模式被称为“长辈管理”,管理者不是按照数字指标给下属下达指令,而是彻底信任、理解、支持下属。在这样的管理模式下,新的理念和技术创新不断涌现。
但是,出井伸之没有盛田昭夫和伊布卡(Masaru Ibuka)那样的领袖魅力和领导权威,只能依靠数字指标进行管理。于是,索尼的组织氛围彻底改变,内部凝聚力开始消失,本位主义和相互冲突不断涌现,核心R&D人员也开始陆续离职。从此,索尼再也无法生产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技术创新。
2005年接任董事长的霍华德·斯金格(Howard stringer)是索尼历史上第一位非日本籍掌门人,此前一直在广播电视行业工作。在执掌索尼期间,他成功发展了索尼的音乐和电影业务,旗下的哥伦比亚影业也成为美国五大电影巨头之一。
然而,由于他既不熟悉也不热衷于索尼的消费电子业务,在Stringer执政的8年间,电子行业业务每况愈下,一度被打包出售。虽然在内部强烈反对下最终得以保留,但也将索尼拖入了持续亏损。
直到2012年4月,平井一夫接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这位经理有很多中国粉丝,被亲切地称为“叔叔”,他的英语比日语说得好,因为他在美国和加拿大长大。他通常穿着牛仔裤和Polo衫去上班,在办公室里播放西方音乐。
在平井一夫有个外号叫“叔叔”,他的笑容也叫“叔叔的笑容”。
索尼的外表看起来自由豁达,但其实里面有各种深层次的壁垒:消费电子领域的主流意识是公司的根基,技术人员有很强的话语权。
然而,由于消费电子业务的持续下滑,这种变化是不可避免的。平井一夫上任时,索尼已经连续三年亏损。他果断出售了无利可图的VAIO笔记本业务,剥离了连续8年亏损的电视业务,终止了与夏普在液晶面板上的**,并解散了光驱部门。
这一系列行动重振了现金流,提高了利润率,将Gensonnie变成了利润。要知道,在此之前,中国的网络上每隔一段时间就会传出“索尼倒闭”的消息,这就成了阻碍。
在平井一夫主政索尼期间,索尼真正实现了伟大复兴,利润创新高,股价稳步上涨。然而,他未能阻止索尼在消费电子领域的撤退。如今,除了PS游戏机,索尼已经不再是全球消费电子产品的领导者。无论是智能手机还是彩电,索尼都已经退出主流行业。然而,索尼在图像传感器等企业业务方面仍占据全球领先地位。
在截至2018年3月的财年,索尼的营业利润再创新高,“大叔”退休,将权杖交给了此前担任CFO的吉田健一郎。
索尼现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吉田健一郎。
索尼这次更名可以说是吉田健一郎领导下的一次重大变革。索尼将剥离此前由总部保留的电子元件,将其集中用于集团运营。而且娱乐业务会并列,人才和资金的分配会从集团的角度考虑。此前隶属于总部的电子业务间接部门,将转移至经营电视机等家电产品的中间控股公司索尼电子。
这可能意味着索尼未来离消费电子会越来越远。
对比索尼、苹果、日经近两年的股价走势,涨幅最高的是苹果,最低的是日经。
你还这样喜欢索尼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