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新基金发行真的如火如荼,爆款不断。上周,首批科创50ETF上市。由于**者过于热情,超过了合同规定的募资规模上限,不得不启动比例配售。这不是特例。今年,很多“爆款基金”因为超过了发行规模上限,开始了比例配售。(来源:中国证券报,2020年9月22日)。
资金比例配售是什么意思?
01
筹资规模和比例配售的上限。
细心的朋友一定发现,我们在谈到基金发起比例配售时,都提到了同一个前提:**者认购的金额超过了基金募集规模上限。
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新基金都会设定筹资上限。正如小霞之前告诉你的,基金规模过大不是一件好事,因为“船难掉头”。尤其是对于一只新基金来说,规模过大往往意味着成本更高、开仓时间更长,甚至可能会推迟最佳开仓时间。为此,基金在发行前会设定基金发行规模上限。这种情况一般发生在**型基金,比如明星基金经理,或者符合市场热点的新基金。
在设定了资金募集规模上限后,当认购资金超过这个规模时,就轮到“比例配售”了。为公平起见,基金公司将按照基金募集规模上限与认购总额的比例向**者分配新增资金,即为资金的比例配售。
02
按什么比例?
那么如何计算配售比例呢?
配售比例=基金限售规模/募集期内有效申购总量×100%。
知道配售比例,就可以算出**者最终确认买入的基金数量,即募集期内提交的有效认购申请金额×配售比例。
比如新基金A发售规模上限为20亿元,但最终**者认购总额达到40亿元,开始按比例配售,配售比例为20亿元/40亿元*100%=50%。基金发行时小霞认购10万元,因此最终获得的认购金额为10万元× 50% = 5万元。
基金比例配售还有一种特殊的配置情况,叫做“末日比例配售”。“末日”是指资金募集期的最后一天。与一般比例配售一样,末日比例配售是为控制基金发行规模而采取的配售方案,但仅限于发售期的最后一天。也就是说,募集期结束前的有效认购申请将得到充分确认,只有募集期最后一天的有效认购申请才会按照剩余金额按比例配售。
配售比例的计算公式为:
末日申请确认比例=(限定基金募集规模-认购期内末日认购前的有效认购申请金额)/末日时的有效认购申请金额。
比如新基金B的最大初始规模为20亿元,发行期限为5天,前4天认购总额达到18亿元,最后一天达到4亿元。于是B基金开始了末日配售,前四天参与认购的**者全部确认,最后一天认购的**者只能按照配售比例确认,末日配售比例为(20亿元-18亿元)/4亿元=50%。就在B基金发行的最后一天,小霞认购10万元,最终认购金额为10万元×50% = 5万元。(以上来源:百度百科;南方财富网,2012年11月29日)。
03
资金中未确认的部分怎么办?
所以,按比例配售基金的好处是,**者认购“爆款”新基金时,不用排队,不会出现因为上次买了而买不到的情况。
那么,**者如何知道自己最终认购了多少基金呢?资金中未确认的部分怎么办?一般来说,基金公司会在发行后发布公告,是否启动比例配售,具体配售比例以公告为准。**者未确认的认购金额将在发行期结束时返还给**者。一般基金公司会在认购期最后一天后的3个工作日内,将未确认的资金返还给券商、银行等销售机构,再由券商、银行等销售机构返还给**者。不过,具体返回时间以经纪人通知为准。(以上来源:新浪财经,2020年9月22日;蔡溪。com,2020年4月8日)。
知道了基金的比例配售,我们就明白了比例配售和战略配售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战略配售是机构**者参与新股认购的一种方式,比例配售则是基金公司在新基金发行过于火爆时发起的认购措施。金融界的专业术语真的太多了。如果对**有任何疑问也可以留言。小霞会尽量帮你及时回答问题!
提示:本信息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信息中表达的所有信息或意见不构成**、法律、会计或税务的最终操作建议。对于信息中的内容,我司不保证最终的操作建议。在任何情况下,公司都不对任何人使用本信息中的任何内容而造成的任何损失负责。我国基金运作时间短,不能反映股市发展的各个阶段。市场存在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