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慈善事业的高调代表,陈光标获得了“中国第一善”等诸多赞誉,也备受争议。很多人质疑他的高调,也有很多人质疑他的造假等等。就出生而言,陈光标是一个农村孩子,那么他是怎么赚到这么多钱的,又是从什么开始的呢?陈光标,1968年出生于江苏省泗洪县天岗湖乡。以务农为生的父母已经生了五个孩子。在他两岁的时候,一个哥哥一个姐姐因为家庭极度贫困相继饿死,这给陈光标带来了童年的饥饿记忆,而这种恐惧的记忆激起了陈光标“自己改变命运,一定要脱贫致富”的想法。
10岁那年,上小学的陈光标中午放学后,用两个小木桶从一口20-30米深的井里取水,然后用小杆子挑起来,在离家1公里的集镇上卖。他随便喝一便士就能每天赚两三美分。当时1.8元起步学校学费。自己交了书费后,听说附近的孩子没钱交书费,就去学校帮他交书费。
十三岁的暑假,陈光标开始每天骑自行车十几里路去卖冰棍。后来,他又开始卖粮,从骑自行车到用拖拉机,从每天挣5、6元钱到每天挣300多元。
17岁暑假结束,陈光标赚了2万元,成为全乡第一个“万元少年户”。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他逐渐展现了自己的商业天赋。1985年,陈光标考入南京中医学院。他大学的专业是针灸和**。毕业后分配到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工作。
虽然在家乡有一份体面的工作,但陈光标认为自己是那种习惯当老板,体验过赚钱乐趣的人,完全适应不了按部就班的生活。之后,他毅然离开岗位,“扑通”一声掉进海里。
1995年夏天,他还在南京街头“闲逛”寻找“商机”的时候,偶然发现一群人围着一个袖珍乐器说话。这种被称为耳穴疾病检测仪的东西,只需在耳朵上放置两个电极,就可以检测身体各个部位的疾病。仪器简单、紧凑、便于携带,但医学生陈光标却不这么认为。他认为如果患者能直观地看到检测结果,在市场上会更受欢迎。
第二天,他带着仅有的3000元,找到了南京中医药大学物理系和南京师范大学的专家,希望他们能对仪器做简单的改进。“安装监护仪,输入生理图像,让患者可以在监护仪上看到自己身体的哪个部位有病。”
出于商人的本能,陈将这款带有显示屏的光标仪器命名为“跨世纪家用ct机”并在第一时间申请了专利。
然后他穷到“只剩一腔”拿着原型摆摊。他用15元钱买了一床被子和一个垫子。白天,他用仪器检查路上病人的身体;晚上睡在新街口金陵饭店旁边邮局的走廊里;早上花两毛钱在新百门前的公厕用自来水洗脸刷牙。每一个收到2元钱的病人,一天能赚200多元,两个月后,就赚了一万多元。有了第一笔启动资金,陈光标的“跨世纪家庭CT机”在出租屋正式投产。1997年,他的第一家公司& # 8211;南京李进伟电子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成立。一年之内,他的第一桶金就轻松达到了1000多万元。
1998年,山东泰安之行让陈光标发现了人生中的第二桶金。当时泰安盛产灵芝,价格相对较低,200元一公斤,对治疗慢性病有很好的效果。陈光标敏锐的目光发现,商机巨大。
“灵芝虽好,但吃起来不方便。如果能磨成粉,胶囊服用就方便多了。”带着这个让自己激动的想法,他敲开了南京大学和省内各大医院专家的大门。
拿到生产许可证后,他在上海集资购买了6台胶囊生产机器,然后去山东泰安大量购买灵芝粉,回来制作灵芝胶囊出售。结果,200元收集的一公斤灵芝制成胶囊后,价格达到了2000元一公斤,这让陈光标收获颇丰。
2000年,陈光标成立江苏黄埔**集团。起初,他的主要业务是收购银行的不良资产,整合它们,振兴它们,然后出售它们。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对循环经济产生了兴趣。
如今,他所在的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主要致力于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再生资源的回收、加工和再利用。陈光标表示,年利润2亿元的垃圾回收及环保拆解业务仍是其公司主要且相对稳定的营业收入来源,在这方面应扩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