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根据我个人的理解,我想从三个方面来回答这个问题。我想和你讨论和交流。欢迎有兴趣的朋友在留言区留言。
一、四大谴责小说的渊源和背景。四大谴责小说是指晚晴作为一种小说体裁,从1900年左右开始逐渐兴盛起来。当时清政府镇压戊戌变法,背叛义和团。内政反动腐朽,外交软弱无能,使国家局势衰败到了极点,百姓怨声载道。在这种情况下,许多有不同程度改进的思想家都通过创作小说批判了晚晴政府和当前的弊端,提出了拯救社会的主张。后来鲁迅认为这类小说没有资格称为讽刺小说,所以称之为“谴责小说”,这就是谴责小说的由来和历史背景。
其次,四大谴责小说的作者和四大谴责小说的名称。四大谴责小说的作者和代表人物主要是指李的《正史》、吴沃瑶的《二十年奇情》、刘娥的《老残游记》和的《孽海花》。这四部作品是孙中山谴责小说最典型的代表,代表了该派的思想艺术成就,值得研究。
三、四大谴责小说的艺术成就。李的《官场现形记》共六十章,由许多独立的短篇小说组成。作品集中揭露了晚清官场的徇私、逢迎、**、残暴、暴政等种种罪恶。只要他是“官员”,作者就会让他露出真面目。吴曜的《二十年见证的奇景》共108章,以“九死一生”为主角,描写了自1884年中法战争以来,他所见所闻的各种奇景,如官吏贪贿受贿、贪赃枉法、封建官僚虚伪**、官僚畏敌如虎、卖国投降、****等。,生动地反映了中法战争以来20年来的种种丑恶现象。刘鹗的《老残游记》只有20章,是与老残在行医的各个地方所见所闻相联系的一系列故事,描绘了当时的社会情况、景物描写,语言生动,文字简洁流畅,给小说增添了不少艺术感染力。曾朴的《孽海花》主要以状元金和名妓傅(赛金花饰)的故事为线索,描写了晚清至1894-1895年同治战争初期的上层文人和官场生活,生动地展现了这一时期的政治和社会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