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刀差是指在工农业产品交换过程中,工业品价格高于价值与农产品价格低于价值的差额,充分表现了工农业产品交换的不平等。如果价格和价值之间的差异在增加,这叫做扩大剪刀差;相反,叫做缩小剪刀差。
1921年,苏联走上和平建设的轨道后,为了加速工业化资金的积累,国家人为压低农产品收购价格,使部分农民收入在工农业产品交换期间转移到政府支持的工业部门。当时,人们把农业和农民损失的这部分收入称为“贡税”或“超额税”。因此,前苏联的贡税和超额税是最早的剪刀差。
中国是一个传统的农业社会,工农之间存在剪刀差是必然的。有网友说:“一双袜子比10斤小麦的价格还多,一件衣服比一亩水稻的价格还多,一台电视机比一头牛的价格还多,一辆普通汽车超过普通农民家庭10多年的农业产值。“这就是工农的客观剪刀差。
为了缩小工农业产品的剪刀差,国家在2005年做出重大决策,免除农业税,实行农业补贴。但免征农业税是指粮食部分,种植水果、养殖动物仍需缴纳税款。
每年国家农业补贴一万亿,**众多,操作复杂,真正拿到手的农民并不多。一些企业抓住农业补贴的机会,将农业补贴变成企业产品的营销资金,可谓一举两得。
缩小工农剪刀差的最好办法,就是在改革开放中让农民进城打工,这是最大的实惠。大数据显示,城镇人口已达60%,以每年1%的速度增长,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心声。
国家促进农村耕地流转。只要经济条件允许,农村人可以流转耕地,到城市发展工业产品,城市人也可以到农村承包耕地,发展农产品。工农产品虽然有“剪刀差”,但逐渐被人们遗忘,天长地久,习以为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