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杨永新网络环中心被关停。
这是我2019年听到的最好的消息。
杨永信是谁?
他自称是中国网瘾治疗专家,被一些家长誉为神坛救星。
同时,他也是一群人眼中的电击虐待狂,一个不人道的恶魔。
在他一开始掌权的医院里,每个人都是他的奴隶,他必须无条件服从他的命令,以至于他必须跪下,否则他会用不人道的手段惩罚不听话的“网瘾男孩女孩”。
在康复中心的13号房间里,总是有尖叫声。杨永信近乎独裁的暴力统治是所有孩子一辈子的噩梦,在成长的过程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阴影。
更可悲的是,送孩子去网环中心的家长并没有觉得不妥,都高度配合。
父母坚信孩子们得到了拯救和改善。这不是人性是什么?
即使孩子是出于恐惧而顺从,只要能害怕一辈子也不是坏事。
没有大脑和肤浅的认知,代表着家庭教育的失败和亲子关系的破裂。
16年来,像这样戒网瘾的机构还是很多的,从一个增加到200个或者300个。我们所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
这是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杨永新的诊所可以消失,但杨永新式的纪律不会消失。
一个杨永信倒了,还有一万个杨永信在千千。
归根结底,在现实中,这样的父母的需求不会消失,**的供给也不会被切断。
但是,在否定杨永新和不负责任的父母的电击治疗的同时,也必须正视真正沉迷网络的青少年的帮助。
网瘾真的很有害,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02
对于正常人来说,一个习惯养成周期是21天。
在某些情况下,习惯的时间可以更短。
比如关于网络依赖的症状,可以说每个人都有网瘾,只是程度不同。
为什么网瘾被归类为精神障碍?
因为过度网瘾,就像吸毒一样,失去自控能力,变得疯狂,明知不对却无法自拔。
22岁的阿强是一名严重的网瘾患者。
对生活和事业的不满,让他更难拒绝网络给予的诱惑。
有一天,派出所接到市民打来的电话,说出租屋里的一个人可能出事了。当警察破门而入时,他们发现阿强躺在床上,无法自由活动。
当时他的右下肢肿胀淤青,全身多处皮肤溃烂。送医院诊断,发现患有低血糖脑病、肾功能不全(低血容量)、褥疮、左下肢深静脉血栓等。
一个好的成年人,造就一个瘸子。
家人解释:阿强找不到理想的工作,沉迷网络,就呆在出租屋里玩游戏。
四天四夜,不吃不喝,不睡觉,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玩游戏。
因为他很久没吃东西了,阿强人太虚弱了,什么也做不了。即便如此,他依然努力打球,坚持打游戏。
这种成瘾症状超出了普通人的正常范围,说是一种疾病也不为过。
如果说药物可以通过增加人体内“多巴胺”的分泌来增加人的兴奋,从而破坏人体系统的平衡。
网瘾的机制类似。它让人在短时间内高度兴奋,难以控制自己,变得痴迷。
03
网瘾,或“网瘾综合症”,英文缩写为IAD。
与我们的普遍认知不同,真正的网瘾患者是有症状的。
一是上网时间失控,吃不下、睡不着,忍不住上网,严重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日程,会引起莫名的抑郁、恶心、干呕、思维迟钝。
其次,我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无法改变现状。更有甚者,因为被迫断网导致急性戒断综合征,我会诉诸自残**。
可以说,网瘾是一种不亚于吸毒的精神疾病,但很多人并没有重视这个问题。
来自浙江某市的16岁男孩小张,学习成绩一般,高中一年级就接触到了互联网,结果掉进了陷阱。
一开始小张缺课去网吧玩,导致他跟不上课程,成绩直线下降。
后来发展成逃学去网吧,我沉迷游戏。
2003年,由于学习成绩不好,小张被挂科了。他原本希望自己学习一年后能好起来,但事实是什么都没变,小张还是逃到了网上。
经过学校多次教育,家长配合开导,甚至小张本人也主动写下了保证书,但结果无济于事。
2004年6月中旬,小张的父亲来到学校,因小张患有精神分裂症,不能正常上课,需要长期住院治疗,要求缴纳注册注销费和寄宿费。
在一家专业正规的医院,负责治疗小张的张医生说:
小张精神分裂的诱因是沉迷网络后学习成绩下降,但想要改变又无法控制自己,导致小张内心产生了很大的精神压力。
发展到后期,小张曾六次试图**。幸运的是,他们都获救了。在医院治疗20多天后,他的病情略有好转。
像小张这样的例子还是有很多的,有的已经从校长级别跌落,但是只用了一个学期。
学业崩溃的背后,往往隐含着心理健康的崩溃。
对于这群已经染上网瘾的孩子来说,他们必须求助于心理机构,才能重新回到正确的生活轨道上来。
或许在很多人的印象中,“网瘾少年”只是娱乐性的自嘲。他们怎么能夸大病情呢?但在现实中,它们确实存在。
在百度上搜索“网瘾”一词,是为了提醒广大网瘾患者,需要去正规的心理咨询中心进行治疗。
其实杨永信及其机构的乘法,说白了就是钻不讲理父母的空子。
不是生病,不是说生病,真的生病,而是坚信电击有奇效。
可笑又可悲。
04
一个人网瘾的成功是生理+心理+社会三个因素综**用的产物。
他们的共同点是生活缺乏目标和毅力,从而逃避现实的责任。
心理学家认为,严重的网络依赖,类似于赌博成瘾等行为,属于“冲动控制障碍”范畴,会带来潜在的心理风险,爆发为抑郁、焦虑等心理疾病。
过度依赖网络中的一切,模糊了现实与虚拟的界限,经常做出极端的破坏性行为,仇视真实的人和事。
包河区未成年人陈某长期沉迷网络,特别喜欢玩暴力游戏。
有一天和朱某发生冲突,大概有三个网友打了朱某,一块砖头掉了下来,导致朱某死于重型颅脑损伤。
***人后,很疑惑,问:“朱怎么没被打成这样?”
美国成瘾诊所的首席临床官希拉里·克林顿说:
“当游戏玩家的大脑兴奋时,对奖励的容忍度会随着时间而扭曲,这与可卡因成瘾者的情况类似。”
所以他们无法忍受枯燥的日常生活,只能在游戏中寻找**,将这种狂躁的情绪带入正常生活。
25岁的美国男子卡彭特已经处于重度网瘾阶段。他不能忍受没有屏幕的生活,即使他只离开几个小时。
卡彭特说:
“我每天玩游戏14到15个小时。每当我稍微休息一下,我就会在手机上玩游戏或者给前女友发短信。”
“我会因为不吃饭而变得虚弱,但我不会注意到这一点,直到我不得不停止思考,因为我摇摇欲坠。”
因为网瘾,他从密歇根大学退学,失去了体育奖学金。
同样,他的朋友,28岁的查理,因为网络失控,失业,甚至试图**。
当他4岁的时候,他开始沉迷于游戏。他的父母之前并没有注意,但他康复后,已经来不及弥补了。查理的生活几乎被毁了。
然而,年轻人的年龄不记得如何在游戏之外生活。
另一个31岁的彼得,被家人抛弃,无家可归,每天都住在自己的车里。
查理说:“我会待在教堂的停车场,用遮阳伞挡住窗户,整天在车里玩我的平板设备。”
沉迷于网络色情,他每天**6到10次,无法控制自己,直到流血,然后重复。
发病的性需求隐藏着一个急需拯救的灵魂。
据实验统计,约75%的人在家庭和亲密关系中存在很大问题。
这些问题促使他们利用互联网逃避,寻求快乐,进而恶化现实世界中人与物的关系。
不仅如此,还有一半以上的严重网瘾者在未来会与毒品、酒精、暴力、性等行为产生不良关系,使其犯罪率持续上升。
反正现实太差,得不到虚拟的美,不如毁掉它。破罐子后面是他们深不见底的绝望。
05
见网上相关数据:
2007年,美国报道约有900万网瘾患者,英国精神科医生在最近的《精神病学进展》中认为,10%的网民是网瘾患者。
韩国汉阳大学安教授发现,韩国约有240万18岁以下的青少年处于成瘾边缘。
根据中国网络信息中心的数据,18岁以下的年轻网民中,约有14.9%是网络成瘾者。
仔细想想,这只是2007年的数据。
2019年,网络技术日益普及的时代,接触电脑的人越多,年龄越小,越容易被互联网诱惑。自制力低的人,出身家庭的坏人,会让自己陷入美好的虚拟世界,不愿醒来。
当一个人的青春毁了,未来的生活几乎等于毁灭。
网瘾可能不会死,但同样致命。
当时,赌博成瘾从未被认可,直到第一个被认可的行为成瘾,让世界知道行为成瘾可以达到与化学成瘾同样严重的后果。
网瘾的现状也是如此。
说真的,如果一个家庭不关注网瘾患者的症状,那就是关注他们背后复杂的心理原因。
我只是相信恶魔组织杨永信,用暴力唤醒心灵,阻止孩子接受正规的心理咨询。
这些“网瘾少年”都是破坏他们生活的帮凶。
当大众对“网瘾”的认知还很肤浅的时候,杨永信的崩溃只是下一个悲剧的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