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说:什么是“九二共识”?
文/马月成/图片-1/
“九二共识”是两岸发展的政治基础,是不可动摇的底线。然而,由于一些政客对九二共识的解读不准确,人们对九二共识的内容理解不全面。比如,“九二共识”的本质是只有“一个中国”,没有“一中各表”;两岸都要“坚持一个中国”、“谋求两岸统一”等等。
“九二共识”的事实有几个要点需要搞清楚:
1.双方是在什么情况下达成共识的?
1992年,海协会和SEF被授权就在两岸事务谈判中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进行协商。经过当年10月的香港会谈和随后的一系列函电,达成了各自“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口头共识,后被概括为“九二共识”。
2.九二共识的核心意涵是什么?
其核心含义是大陆和台湾省同属一个中国,两岸不是国与国的关系,从而明确了两岸关系的根本性质。
3.两岸如何表达九二共识中的核心意涵?
海协会与SEF的换文最终澄清了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并同意通过口头声明表达“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态度。
协会的口头意见是:“海峡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争取国家统一。但在两岸商务会谈中,不涉及一个中国的含义。”
台湾省SEF提出:“在海峡两岸寻求国家统一的过程中,虽然双方都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但对一个中国的含义有不同的理解。
这个共识后来被称为“九二共识”。
4.如何理解“九二共识”的实质?
“九二共识”是海峡两岸口头上都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共识。达成共识的方式是口头表达对方。构成共识的内容经过协商,有相互认可的具体文字。核心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在共识中,两岸都表明了“谋求国家统一”和“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基本态度。对于一个中国的政治意涵,台湾省SEF表示“认知不同”,海协会表示“不会介入事务性讨论”,处理了求同存异的问题。
5.为什么没有“一中各表”?
在九二共识谈判中,两岸对于“承认一个中国,未来走向统一”没有分歧。在此基础上,双方都不打算在两岸商务谈判中深入探讨“一个中国”的内涵,也就是说,双方都认同“各表一中”。后来,台湾省有人强调“一中各表”与“九月”相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