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关心国家经济发展的普通人,他们肯定会因GDP而闻名。各种媒体对经济发展的报道,国家经济实力的对比,都体现在GDP的数值上。有些人高度赞扬它,而有些人则猛烈抨击它。今天就来说说GDP,结合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看看什么是GDP。
国内生产总值
一.国内生产总值原则 1.国内生产总值的定义和原则
GDP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在一定时期(一个季度或一年)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总市场价值。逻辑上更像是增量的概念,而不是存量的概念。
与GNP不同,GDP是一个属地概念,是该国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GNP是属于人民的概念,即一国公民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也包括国民在海外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
我们举一个手机生产的例子,来了解最终产品构成GDP的是什么:手机生产中,无数上游供应商会提供CPU、RAM、ROM、GPU、屏幕、摄像头、电池、手机网络标准、天线芯片等各类软硬件。这些硬件和软件都有自己的成本,最后由手机厂商组装后卖给客户。从整个供应链来看,无数的供应商和手机厂商都有产出,但GDP占的是手机卖出去的最后一个环节的最终产出,中间环节的所有投入都要剔除,因为最后一个环节的手机价格已经包含了中间环节的所有成本,再加上去无异于重复。如果不明白,就看下图:
国内生产总值核算原则
2.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方法
(1)支出**计
国内生产总值=消费+**+政府采购+净出口
即GDP = C+I+G+(X & # 8211;m)
对于支出法计算的GDP,可以理解为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只有几个趋势:被当地居民消费,被企业消费,被政府购买,被外国人购买,或者是卖不出去存放在仓库里,当然也有偶然丢失的部分,这就是支付法核算的逻辑。
对于支出核算,国家统计局的网站上有详细的统计数据供大家学习和参考,后面我们简单分析一下。
(2)收益会计
国内生产总值=劳动者报酬+净产品税+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收入法的基础是作为最终财富的GDP如何在工人、资本所有者和国家之间分配。它从收入的角度来衡量GDP的构成。用收入法计算的GDP可以显示财富分配的变化趋势,但目前国家统计局网站上没有这部分的统计,我们很难得出什么结论。
(3)生产方**计
生产法核算是以国内生产总值原则为基础的。从国民经济各部门在会计期间生产的产品总价值中,扣除投入生产过程的中间产品的价值,得到增加值,即:
国内生产总值=总产出-中间投入
国家统计局这个网站提供的一些数据可以用来分析和参考,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进去研究一下。
此外,GDP还可以按照行业的口径进行分析,分析三次产业在GDP中的比重以及占GDP增长的份额。以第二产业为例,国家统计局经常公布与工业增加值相关的数据,这是对第二产业发展的描述,但只是对国民经济一部分的描述,并不能完全反映国家的经济变化。
第二,我是中国的GDP。 1.大局
近20年来,中国经济一直处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增长速度一直处于世界前列。在1997年受到香港金融危机的轻微影响后,增长率一直在上升,特别是在2001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然而,2007年,由于美国的次贷危机,中国从2007年的14.2%下降到2008年的9.7%。此后,中国在2009年采取积极的货币政策,以“4万亿”将2009年9.4%的GDP增速提升至2010年的10.6%,此后增速开始下滑,到2018年降至6.6%,辅以“三去一补一降”的供给侧改革硬路。但与国际形势相比,中国的GDP增速却一枝独秀,一路攀升,逐渐缩小与美国的差距。
中国近20年GDP表现(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
世界主要国家GDP(单位:美元,国家统计局数据)
2.支出法下的国内生产总值
多年来,经济学家和各国政府改变了GDP增长和转型的方向,从**和出口驱动转向消费驱动。从数据上看,它有以下特点:
(1)净出口占GDP的比重在下降。中国对出口的依赖越来越小,净出口占GDP的比重不断下降。到2018年,净出口占GDP的比重只有0.8%,进出口不再是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导因素,这也是我们敢于对抗美国的基础。
(2)对**的依赖也在逐步下降。资本形成总额是**的表现,过去十年的数据也反映出资本形成总额占GDP的比重也在下降。但17、18年由于整体经济下滑,国家加大**力度,保持经济稳定,略有反弹。
(3)消费比重逐步扩大。我们可以看到,除了17年略有下降外,居民消费比重一直在增加;政府消费的比重也继续稳步增长。
支付法下各部门支出比例(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关于消费,我们可以仔细分析一下:
(1)消费增长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数据显示,近十年来最终消费支出占比不断上升,2012年占比50.1%,18年占比54.3%,消费增长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最终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2)消费增长对GDP增长率的贡献最大。2018年6.6%的增速中,76.2%的增长来自于消费支出的增长,即消费支出的增长对GDP增长贡献了五个点。
消费支出增长对GDP增速的贡献(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3.三次产业的情况
首先,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第三产业的比重在增加。2014年首次突破50%,达到50.5%。到2018年,已经达到52.2%,成为主要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
第二产业比重逐渐下降,但17年开始略有回升,到18年已经回升到40.7%,与国家高端制造战略一致。
此外,第一产业比重逐渐下降,18年达到7.2%。
三次产业比重变化(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就对GDP增长的贡献而言,第三产业对GDP增长率的贡献越来越大。2014年后取代第二产业成为对GDP增速贡献最大的行业。2018年6.6%的增速中,有3.9个百分点是第三产业贡献的。
2018年,第二产业贡献仅为2.4个百分点,且多年来一直在逐步下降。也可以想象,工业增长会遇到瓶颈。第一产业这几年基本稳定在0.3个百分点左右,波动不大。
这说明中国服务型第三产业的发展对国家经济发展越来越重要,也可能代表了国家未来转型的方向。
第三产业增长对GDP增长率的贡献(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综上所述,GDP是一个中性概念,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至今仍是一个非常适用的经济水平衡量指标,也易于统计、分析和比较。虽然各国对GDP的统计口径存在一定差异,但并不妨碍它成为各国重视的经济指标。当然,绿色GDP是很多年前提出来的,可能象征着一种发展理念,而不是一种实用的核算方法。到目前为止,GDP仍然是最合适的经济发展指标。
这两年中国经济面临很多外部和内部的挑战,经济一直处于下行趋势,但是我们要相信党中央和国务院能够带领我们走出这个困境。过去的数据证明,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党和国家带领人民克服了每一个困难,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转型,发展了经济,加强了民生。我们有理由相信和期待,这个国家将再次突破外国强加给中国的藩篱,抓住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机遇,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