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风娱乐网致力于优质软件,活动线报,游戏辅助,绿色工具等资源共享,好货不私藏!
精品资源,免费分享

盛大盒子是什么(盛大盒子没有成功的原因)

作者:南风

“当你不能在正确的时间获得正确的财富时,你很可能不会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

-题字

在今天的文章正式开始之前,请先想象这样一个场景:当你明天早上被闹钟吵醒,睡眼惺忪地打开手机,你会发现所有的新闻app都推送了这样一条信息:一个1987年出生的年轻人,白手起家,超越王健林、马、马云等人,成为中国新首富。看到这个你有什么感受?所有人很可能会突然失眠。马上百度一下名字,他是做什么的,他的家人是做什么的?更有可能的是,你会质疑这条新闻的真实性:虽然现在年轻的创业者很多,但他们怎么可能在短短几年内超越积累了几十年财富的老牌巨头?

2018年,当“双创运动”开始几年,价值上亿,甚至95年后到处都是,舆论还有这样的土壤,那么如果把这个时间提前13年,放到2005年会怎么样?大部分人根本不会相信这个神奇的消息的可能性很大。然而,事情恰恰发生在那一年——2005年,盛大网络董事长陈天桥被知名财经刊物《新财富》评为中国首富,身价150亿元,而他当时只有31岁。致富的方法是在成功运营一款名为《传奇》的韩国游戏后,在纳斯达克推出自己的企业,成为当时的知名人物。

图:在很多人眼里,以陈天桥和盛大为主导的早期互联网行业,就像一个传说中的江湖,有很多武侠派系。

盛大盒子是什么(盛大盒子没有成功的原因)

面对这样一个空永恒财富的神话,当时的舆论并没有想象中的激动,更多的是一种五味杂陈的感觉——在那个国企和机关单位仍然是大学生最佳就业选择的年代,31岁对于很多人来说大概就是副厅、科级甚至科员的行政级别,收入还远远不能赚外快。所以舆论对“另类首富”陈天桥的态度,其实和去年年中**牛市的氛围很像。而他们随后的发展也如出一辙——关于盛大和陈天桥的负面新闻开始逐渐酝酿。马上发现盛大在舆论缺陷上是个活靶子,因为其主营业务是当时被人们视为“洪水猛兽”、“电子**”的电子游戏。

今天的故事正是源于此。

勇敢的撤退:五个优秀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对于2003年到2005年的陈天桥和他背后的盛大团队来说,这两三年里,他们经历了过去二三十年从未遇到过的各种怪事:传奇带给他们的不仅仅是突如其来的暴富和名利,还有来自天空的负面新闻和指责——那时候网络喉舌还没有被游戏巨头触及,与“沉迷网游的年轻人”相关的报道就开始遍地开花,而且速度不亚于盛大的暴富。前脚是“沉迷传奇心脏病猝死”,后脚是“玩家大张旗鼓自焚进宫”,更不用说“少年午餐费变游戏卡”“人民日报头条批评”的新闻了。

在媒体的引导下,盛大几乎成了电子游戏的代言人。90年代和孩子在游戏厅玩捉迷藏的家长,对大洋彼岸的世嘉、卡普空和任天堂都很无奈。这一次,他们终于找到了泄愤的出口,把压抑的怒火全部倒在了盛大身上。比如2005年的“西湖论剑”发布会(当时中国互联网三大峰会之一),一位愤怒的中年妇女公开指责自己的儿子沉迷于暴力血腥的网络游戏,并指着台上的丁磊大喊“如果让我在外面看到你,我就***了你!我儿子玩传奇上瘾了。”吓得满脸通红,丁磊赶紧抖锅:“那是陈天桥的东西。”与会者一时哈哈大笑。

图:传说中的登录界面是很多游戏玩家对于网络游戏的深刻记忆。

盛大盒子是什么(盛大盒子没有成功的原因)

以今天的眼光来看,这个舆论漩涡真的很奇怪。创业公司不接触几次公开的负面新闻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有影响力。对于这类问题,业内早已形成了一套标准的处理流程:一方面进行标准的官方辟谣或澄清,另一方面雇佣几家媒体发布一些其他的高流量热点,然后你就可以等待看客的注意力转移,让你的负面新闻迅速被遗忘。然而,在21世纪初,互联网刚刚诞生的时候,企业公关并没有成熟的经验来应对这场网络舆论危机,这让盛大感到不知所措。虽然它也试图通过缴纳高额税收和做公益来提升自己的形象,但众所周知,这种方式在网络公关中收效甚微,盛大只能让自己被口水的**打成筛子。最终,面对一波又一波的指责,盛大毅然决定启动公司转型,降低游戏业务在其营收中的比重。

对于很多互联网公司的研究人员来说,这个宏大的举动实在是太神秘了。为了舆论而放弃印钞机般的主业,简直是“神”操作。毕竟从商业运作的角度来说,如果创始人真的决心一路走到黑,这些外界的干扰应该也不算什么。毕竟媒体可以**,舆论也可以引导。国内很多互联网巨头在未来都经历过这样的洗白过程。

但问题是,对包括《传奇》在内的电子游戏的批判几乎已经到了陈天桥的心里——作为一个生活一帆风顺的五好少年,陈天桥本人是相当传统的,他在心里对电子游戏事业并没有太多的认同感,甚至对外界的一些观点相当鄙视和认同,虽然《传奇》给盛大带来了很多荣耀。但一开始完全处于一种快进快出的投机心态,结果也是万万没想到会取得巨大成功,游戏成为盛大公司的根基,这完全不是陈的初衷。用他自己的话说:“传奇是个烂游戏,盛大是个好公司。”现在,盛大这个“好公司”也要把“烂游戏”的印记从自己身上去掉了。

双线布局:胡萝卜加大棒的互联网迪士尼

在舆论的猛攻下,陈天桥开始为盛大寻求转型。在其看来,虽然电子游戏不是“正道”,但娱乐是利国利民的好事。所以盛大可以从“泛娱乐”入手,成为大型游戏、休闲游戏、电影、音乐等互动内容的综合供应商。借用陈天桥的话,就是打造互联网版迪士尼。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盛大开始齐头并进。第一条线是密集收购各种有潜力的互联网娱乐公司,其中比较有名的有资讯领域的Sina.com,文学领域的起点,游戏领域的方浩对战平台。

对于这一点,科技界的追随者和研究者们并不陌生。毕竟收购已经是行业的常规操作,这是人之常情。但在当时保守的商业和资本环境下,盛大此举引起舆论反弹,认为是“不劳而获”。尤其是在收购新浪股份的时候,新浪前管理层甚至一度准备了一个叫“毒丸计划”的计划,准备变相跟盛大增发**。用当时流行的游戏话来说:“别人辛苦训练玩装备。你看上了之后就掏钱拿走了?”一时间,对盛大“帝国化”、“垄断化”的指责此起彼伏。

盛大盒子是什么(盛大盒子没有成功的原因)

二线,盛大亲自上阵,下大力气开发和完善各种软硬件产品。在软件方面,盛大在2004年推出了在线k歌游戏《巨星》,而在硬件方面,则花了很多钱打造了一款名为“盛大盒子”的设备。

按照陈天桥之前的设想,由于当时电脑用户相对较少(1亿),电视用户较多(4亿),盛大需要用电视代替电脑作为服务入口,把客厅变成全家的娱乐中心。“盛大盒子”是一种用于连接电脑和电视的设备。事实上,盛大盒子是陈天桥“互联网迪士尼”整个思路的核心部分——通过这个设备,用户可以在电视上玩游戏、看新闻、看**、看电影、听音乐。那么这些内容从何而来呢?你猜对了,就是从前面提到的娱乐公司,盛大收购的。也就是说,盛大这种看似乱花钱如流水的行为,其实有一条相对清晰的发展路线:那就是以“电视+盛大盒子+电脑”为前台界面,以电影、音乐、游戏、文学、资讯为后台内容的超级组合。

盛大盒子是什么(盛大盒子没有成功的原因)

从我们现在的角度来看,盛大的发展思路其实不难理解,就是以硬件为入口,面向用户销售各种服务,硬件的利润不需要太高,背后的服务才是真正要卖的产品。对于这一点,小米的用户应该不陌生。然而,这种看似天衣无缝的商业模式却有一个致命的缺陷——那就是这个组合拳隆重推出的时间是在1999年。正是这段尴尬的时光,直接让大帝国走到了命运的转折点,然后从巅峰滑向衰落。

致命误判:士气崩溃的最后先锋

看过笔者之前文章的朋友应该还记得,在上一篇文章《展望未来却不活在当下:互联网失败对区块链的启示》中,笔者曾经提到,科技产品公司想要开发的产品,必须基于当下数字技术的焦点和实体经济的发展轨迹,才有价值。领先一步可能是先行者,领先两步只能是先烈。那么,盛大的“泛娱乐布局”是否契合当时的时代?答案是否定的。

我们先来看数字技术的一面。前面我们提到,盛大选择电视而不是电脑作为服务入口,是因为电视的4亿用户远高于电脑的1亿用户,但问题是——盛大盒子只有宽带网络才能流畅使用,那么2005年中国宽带用户总数是多少?答案是2800多万,只有预期市场的7%。这种致命的误判,直接给盛大盒子的未来蒙上了一层浓浓的黑雾。

除了客户端的基础设施限制,盛大盒子本身的产品体验也存在一些缺陷——由于当时电子技术的发展限制,陈天桥只能选择英特尔芯片和微软系统作为软硬件供应商,这直接导致第一代盛大盒子大如PC,价格高达6000。这样的定价水平,大部分消费者可以直接走来走去,甚至没有尝试的欲望。

盛大盒子是什么(盛大盒子没有成功的原因)

盛大盒子的性价比差,反映了盛大在实体经济中认知的局限性。严格来说,不是陈天桥没做过市场调研,问题是他所谓的“市场调研”都是在他的朋友圈里进行的,而且这些人非富即贵,愿意为新技术的体验买单,而盛大的目标消费者,以他们当时的平均年收入,还停留在攒几百块钱买个MP3播放器的水平。至于更高端的娱乐,大概要过几年,平均收入逐渐上升,他们才能享受到。

然而,这不是最关键的问题。其实盛大盒子最致命的是,它所渴求的影视等视频,在21世纪最初几年是稀缺的文艺资源,所以主要由政府控制的传统电视台控制和管理。盛大在这一领域攻城略地,已经触碰了无形的红线,其危险性堪比三桶油抢饭碗。在这样的情况下,2006年,国家广电总局宣布暂时停止所有IPTV(互动网络电视)**,盛大盒子之路戛然而止。白白烧了10亿美金,最后空留下一地鸡毛。

盛大盒子是什么(盛大盒子没有成功的原因)

从表面上看,盛大盒子的失败虽然相当沉重,但似乎并没有伤到盛大的根基。毕竟当时公司还有相当丰厚的现金积累。然而实际上,盛大的发展战略,甚至陈天桥本人的最高权威,已经被这突如其来的变化基本摧毁。一个典型的证明就是,盛大虽然还在双线发展,但是它的“买买买”早就失去了清晰的逻辑布局,更像是一颗孤立发展的棋子。至于亲力亲为的游戏行业,早些年为了给其他板块输血,不合理收费,肆意妄为。

在这样的情况下,盛大帝国的状态更像是住在山里空养老。相比其他精力充沛的后起之秀,如阿里、腾讯、百度,它毫无斗志。虽然2008年陈天桥斥巨资成立盛大创新院,企图重振雄风,重新构建新的开发体系,但好景不长。2009年,他因为健康原因不得不处于半退休状态,而等到几年后他重返岗位时,互联网行业已经风生水起,盛大的主要游戏业务早已被腾讯、网易等公司超越。至于布局的其他部分,也是由于缺乏协调和高级管理层。

至此,大帝国基本宣告谢幕,留给业界的只有零星的资产出售消息,一些关于陈天桥**“拯救人类”行业的小道消息,以及无数人的青春回忆,和曾经的传奇。

尴尬的前进:时间旅行者的命运

关于盛大的发展历程,基本到这里就告一段落了。在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为了搜集资料,我在一个问答社区里搜索了关于盛大的资料。其中有一个问题引起了我的注意——“如何评价盛大和陈天桥?”其中有几个好评度很高的回答,大概可以代表很多人的心声。现在,它们被挑选出来为读者提供晚餐:

“典型的把球员当一次性物品的公司。”

“宏伟?有钱不会变强的公司?”

“把游戏当踏板,把玩家当猪。在中国游戏发展史上,陈天桥绝对是毒瘤。既然不在了,就不要回来祸害了。”

不难发现,上述评论反映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事实:盛大做游戏的时候,讨厌游戏的一代掌握着话语权,讨厌他们是因为盛大“毒害”了下一代,而当盛大剥离游戏业务,走向“正题”的时候,热爱游戏的一代又一次踏上了舆论场,因为盛大糟糕的游戏体验带来的“童年阴影”,继续对他咬牙切齿。这种幽默的舆论错位,其实是陈天桥和整个盛大糟糕的发展战略在舆论上的投影和缩影——就是他们往往在错误的时间做了正确的事情,最后除了既得利益者,没有任何一方会好评。

其实仔细梳理盛大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看到,10多年前它所做的,其实就是现在这些互联网巨头所从事的业务,它的很多当时无人问津的产品,就是现在用户数以亿计的爆款——

2003年,盛大开通电子支付;十年后,支付宝和微信移动支付成为“新四大发明”之一。

2004年,盛大收购起点,成立盛大文学;13年后,第一家网络文学读书会上市。

2004年,网络k歌游戏《巨星》盛大出品。10年后,唱吧在中国成为一个流行的应用。

2004年,盛大**了中国第一款语音聊天软件Talkbox。十年后,微信成为全球用户最多的APP。

2005年,盛大盒子上线。13年后,小米盒子、阿里天猫盒子等产品再次风靡一时。

2008年,山大创新院开始研究云计算、语音识别、大数据等数字技术。7年后,巨额资金开始投入到这些以前没人能理解的领域...

图:曾经占据中国网络文学市场70%份额的盛大文学帝国,近几年几乎承包了中国所有热门电视剧的剧本。2014年以50亿元卖给腾讯后,后者于2017年IPO,估值1000亿元。

盛大盒子是什么(盛大盒子没有成功的原因)

不难发现,盛大的所作所为,就像一个从未来到现在的过客。如果把时间轴拉长,这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发展方向,但在当时的环境下是极其格格不入的。可以说,如今的互联网巨头,除了电商等少数领域,几乎都在走盛大的原创路线,以至于很多人认为陈天桥是中国互联网发展10多年的总创意架构师和设计师。如果盛大能活下来,那么今天的中国互联网行业很可能是盛大一家独大。

但是,凡事都没有如果。很多时候,当你觉得游戏里的人应该这样或者那样的时候,当事人其实没有选择,盛大也没有。其实它的失败,与其说是决策上的超前,更像是一种必然的命运——陈天桥为什么会有如此超前的布局?因为他决心为盛大游戏寻找其他替代方案。他为什么这么想弃赛?因为当时盛行的风气(包括他自己)对游戏行业颇有偏见,但是,如果陈天桥是一个非常热爱游戏的人,实事求是地说,在当时的情况下,他能有机会顺利晋升到金融国企高层,然后在30岁之前凭借丰富的原始积累和相关经验创业吗?真的不好说。

从这点来看,盛大必然会提前。陈天桥只是不能在对的时间做对的事,因为他没有在对的时间得到对的财富。从这个循规蹈矩的模范生通过游戏挖到第一桶金开始,所有的剧本就已经写好了,接下来的一切都只是顺其自然的表演。

王朝碎片:从网游到区块链

看完盛大,我们还是回到熟悉的区块链行业。

从前面几个部分的阐述中,我们不难发现,盛大悲剧的表面直接原因是没有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鉴于在作者之前的文章中,总裁已经介绍了科技产品推出时机的重要性,我们今天要讨论的是盛大失败的另一个更为隐蔽的深层次原因:那就是如前所述,陈天桥没有在合适的时机获得合适的财富。

一般来说,“没有在合适的时间获得合适的财富”这句话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当事人缺乏必要的经验和驾驭巨额资产的能力;第二,社会缺乏必要的经验,对新行业和其中的从业者缺乏认同。盛大和陈天桥没有踩到第一个坑,却陷入了第二个泥潭。这是他和丁磊、黄光裕这两个最有钱的年轻人最大的区别。后两者虽然已经30多岁实现了财富自由,但一方面,他们能够掌控如此大量的资产;另一方面,他们当时的主营业务比盛大网游的公众形象更加积极,不必肩负沉重的社会责任,也不会主动寻求业务转型。

盛大盒子是什么(盛大盒子没有成功的原因)

当我们把目光转向区块链领域,尤其是公链,可以发现这个新行业与盛大曾经所在的网游有着惊人的相似元素:快速致富的年轻人,铺天盖地的负面舆论,急于洗白的新富人群。这些躁动不安背后的源头,正是我们前面提到的:很多人没有在正确的时间获得正确的财富。可悲的是,如果说陈天桥只是踩了一个坑,那么很多区块链新贵基本上是踩了两个坑,一脚一个坑,全都是——他们不知道怎么花掉手中这么多钱,社会也不知道怎么对待这些前所未有的有钱人。

于是,我们在今年看到,许多拥有巨额财富的人做出了一系列不可思议的事情——他们要么挥霍钱财,要么胡乱**;或者为了避免负面舆论,我们迅速抛弃了那些相对更有前景的业务,转向一些无害的细分赛道。这种(半)被动转型的必然后果是,区块链行业的“社会阶层”将进一步动荡和改变,就像老牌巨头盛大和后起之秀腾讯等公司一样。

盛大盒子是什么(盛大盒子没有成功的原因)

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现在看到的区块链模式远不是这个行业几年后的样子。一个充满不稳定情绪的行业很难维持现在的状态,就像一个外围电子数不稳定的物质很难不发生化学反应一样。在这个过程中,作者对当事人提出什么样的建议,他们做什么或不做什么,大概都不会起到太大的作用,因为他们的命运轨迹已经在巨额财富安全的那一刻被定格:陈灿天桥无视舆论,坚持在主营网游业务上勇往直前?后来魔兽世界和王者荣耀都写过这个问题的答案,是空。同样,李灿·小赖选择不公开倡导“无硬币的区块链”?比特大陆能不能不进入自己不擅长的AI芯片?在外人看来,他们是有选择的,但真相大概只有自知之明。

谁笑到最后,谁笑得最好。

最后,以笔者前段时间和一个朋友的对话,作为今天的宏微历史的结尾及其对区块链行业的启示:

问:“区块链是金融、技术甚至社会组织的结合体。你觉得进区块链门槛高吗?”

作者:“我觉得进入区块链的门槛并不是很高,因为这个行业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也是非常开放包容的。如果你愿意,其实很多朋友都可以参与,即使你的认知水平提高了空,你也可以在区块链行业慢慢学习成长。

从目前来看,个人认为,区块链领域的门槛在于你是否能在这个行业长期待下去。这件事其实很难,因为它不仅涉及到你的主观意愿,还有外界客观因素的影响。一旦中途下车,你以后就很难再回到原来的行业位置了。所以我觉得对于从业者和**者来说,你面临的挑战是如何一直留在区块链这个行业,只要你能,你最终一定会迎来行业的春天。"

免责声明

本站提供的一切软件、教程和内容信息仅限用于学习和研究目的;不得将上述内容用于商业或者非法用途,否则,一切后果请用户自负。本站信息来自网络收集整理,版权争议与本站无关。您必须在下载后的24个小时之内,从您的电脑或手机中彻底删除上述内容。如果您喜欢该程序和内容,请支持正版,购买注册,得到更好的正版服务。我们非常重视版权问题,如有侵权请邮件与我们联系处理。敬请谅解!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