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
张亮是秦末汉初著名的谋士,是汉朝开国功臣之一,与萧何、韩信并称“汉初三杰”。
经典故事:
秦朝末年,有个叫张亮的年轻人,因为刺***秦始皇失败,不得不逃到下邳市。有一天,张亮经过伊水桥时,遇到一个衣衫褴褛的老人。老人径直走到他身边,脱下一只鞋,扔到桥下。老人回头看着张亮说:& # 8221;年轻人!下去拿我的鞋!”
张亮很惊讶,但看到老人越来越老,他设法抑制住了自己的不满。他下了桥,捡起老人的鞋子还给他。老人看了看张亮,翘起一只脚说:“帮我穿上它”。张亮跪在地上,小心翼翼地为老人戴上。老人看了看鞋子,没说什么,然后笑着转身走了。
老人的举动让张亮越来越吃惊,而张亮站在那里呆呆的看着老人走远!谁知道,走了一会儿后,老人返身回来,微笑着对张亮说道:& # 8221;你是个好孩子。你前途无量。孩子是可以教的!好吧,五天后的早上,你可以在桥上等我。”尽管张亮不知道老人是什么意思,他还是恭敬地同意了。
转眼间,第五天的早晨,天刚亮,张亮就赶到了桥上,而老人已经先到了。老人看着张亮,生气地说:& # 8221;我这里有个老人,但是你迟到了。为什么?嗯,再过五天,早点来见我!”
五天后,公鸡一叫,张亮就冲到了桥上。但这一次,老人先到了。老人对张亮说:& # 8221;你又迟到了。五天后回来。
月亮升起来了,五天过去了。这一次,张亮不到午夜就来到了舰桥上等着。不久,老人也来了。老人高兴地看着张亮,说道:& # 8221;年轻人,这才是你应该做的!”
老人一边说着,一边从怀里掏出一本书,递给张亮,说道:& # 8221;你应该努力学习这本书。等你把这本书学透了,就可以当皇帝的老师了。”老人说完这句话头也不回地走了。老人走后,张亮仔细看了看这本书,却发现上面写着《孙子兵法》。
张亮牢记老人的话,夜以继日地研究这本书。后来,张亮在秦末的天下纷争中为汉武帝刘邦出谋划策,成为汉朝的开国功勋之一。
成语释义:
听话就是做孩子;教学就是教学。孩子是可以教的,后世常用来形容有出息,值得好好培养的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