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三九冷,三九热”。夏季高温在每年的7月7日或8日,此时太阳到达经度105度。7月13日将进入一年中的“三伏天”。三伏天出现在酷暑和酷暑之间,是一年中气温最高、最潮湿的时候。闷热的一天。那么,暑热是第一次发病吗?酷暑算不算住宿?
暑热是第一天发病吗?暑热和初发有什么区别?
那么,让我们和边肖一起宣布吧!
进入三伏天就是进入三伏天。“夏至三庚,始秋算”,这是建立始秋的基础。今年的第一天是7月13日。“三伏”指的是初、中、末三伏,也就是7月中旬到8月中旬。从夏至后的第三个“更”日开始,第一天(10天),中间(10或20天)和最后一天(立秋后第一个更日之后的10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日子。
夏天的高温并不是最热的时候。进入酷暑后,会很热。通常,酷暑始于酷暑节气。每年夏至第三个庚子日(如庚子日、庚寅日)开始的那一天为倒伏日,倒伏日期年年不同。
三伏天是根据中国古代的“以支支数天”的规律来确定的。每年夏至后,第三个庚日(指干支纪年中有“庚”字的日子)为初伏,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合起来称为第三伏。根据阳历,它出现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这个时候,我国大部分地区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
所以可以看出,暑不是第一个暑,也不是暑的开始。
昨天副热带高压西伸北抬。泉州处于副高边缘,低层受西南气流影响。下午泉州山区有对流发展,有短时强降水、6~8级雷雨大风等强对流活动。最近雨水很多,降水还在继续。山区地质隐患点要防范前期强降水可能引发地质灾害的滞后效应。
预计今明两天泉州仍处于副热带高压边缘,以午后阵雨或雷阵雨天气为主。最高气温比昨天略高,市区午后最高气温32℃~34℃左右。今起三天以上午后有阵雨或雷阵雨,提醒公众外出要带好雨具,防晒防雨。受雨雾天气影响,能见度较低,提醒司机朋友注意雨天行车。同时提醒大家多补充水分,老人小孩尽量避免外出,天气多变,注意预防感冒。
今年的“三伏天”,7月12日至7月21日为初日,7月22日至8月10日,8月11日至8月20日为末日,共计40天。入伏即入“三伏天”,分首伏、中伏、末伏。
根据历书记载,“夏至落在第三个庚日”,意思是从夏至的节气开始倒数,从第三个庚日开始落。这里的“庚日”是指古代《干支纪日法》中以“庚”为前缀的日子。“庚”是天干的数目。有10个天干,所以每10天就有一个庚日。
2019年夏至为6月21日,夏至后第一个庚日为6月22日(庚寅日),第二个庚日为7月2日(庚子日),第三个庚日为7月12日(耿旭日)。所以,2019年“蛰伏”的第一天是2019年7月12日。
泉州市气象台相关人士表示:“倒伏是由农历和干撑时间决定的一天。无论天气如何变化,这一天总会到来。”也就是说,热不热,“三伏天”都在。(记者杜妮娜)
●泉州市天气预报:
12日:多云,气温27℃~ 32℃;
13日:多云,气温27℃~ 33℃;
14日:多云,气温27℃~ 33℃;
15日:多云,气温27℃~ 33℃;
16日:多云转阴,气温27℃~ 33℃;
17日:多云,气温27℃ ~ 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