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爱迪生这个名字,我想我的亲戚们并不陌生。毕竟他一直活跃在我们小学生的课本里,研究他的名言。
最重要的是,历史故事告诉我们爱迪生发明了电灯泡。
但事实上,灯泡真的是爱迪生发明的吗?
根据历史故事,1879年10月21日,爱迪生在他的实验室里经过数千次实验,用碳化的缠绕棉线作为灯丝,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只电灯泡。
这个灯泡发出约10盏煤油灯的光,让人真正看清黑暗中的世界。
所以爱迪生这个名字是和电灯泡联系在一起的。
但是这个故事是真的吗?可惜这个故事只是故事,不是真的。
其实早在1801年,一位名叫大卫的英国化学家就完成了铂丝通电,9年后,他发明了电蜡烛,利用两根碳棒之间的电弧来完成照明。
当然,按照“灯泡”的照明逻辑,这并不是真正的灯泡。
于是我们把时间线拉到了1854年,当时美国科学家戈培尔用一根碳化的竹丝,放在一个真正的空玻璃瓶里通电发光。当时戈培尔实验的灯泡已经可以连续发光400小时。
这是历史上第一个真正的灯泡,但戈培尔当时并没有申请专利。
1874年,加拿大的两位电工发明了一项技术。他们在玻璃泡中充入氮气,让带电的碳棒发光,相当于把戈培尔的技术又向前推进了一步。
不出所料,这两个人将会是电灯泡的第一批发明者,可惜,当时他们缺少后续资金,也就是没钱。做科研本身就是一件超级贵的事情,于是他们在1875年把这项技术卖给了我们熟知的爱迪生。
爱迪生得到这项技术后,开始研究灯泡,可惜爱迪生太慢了。
虽然得到了成型技术,但在1878年,一个叫威尔逊的英国人也完成了“true 空低碳灯丝供电灯泡”,并立即申请了专利。
第二年,爱迪生经过上千次的研究,终于发现了碳化棉丝的材料。他非常激动,认为自己带领人类向新世界迈进了一大步。
但他不知道的是,早在1860年,威尔逊就发现碳化棉丝可以用作灯丝。
1880年,爱迪生再次发现碳化竹丝比碳化棉丝更好,但威尔逊实际上是在1854年发现这一点的。
可见威尔逊其实比爱迪生早了二三十年,这是爱迪生不知道的。
于是在1883年,爱迪生将灯泡推广到英国,随即被威尔逊**侵权。爱迪生被判侵权,没有办法。为了和威尔逊达成和解,爱迪生不得不让威尔逊加入爱迪生在英国的公司,让威尔逊做合伙人。
之后爱迪生从威尔逊手中买下了他的电灯泡专利,但实际上爱迪生并没有真正拿到电灯泡专利,他只是拿到了专利的使用权,而在美国,他只拿到了“碳丝白炽灯”的专利,也就是他改进的灯泡。
所以爱迪生其实只是改进了灯泡,并不是爱迪生发明的。那么为什么我们愿意相信灯泡是爱迪生发明的呢?
其实是因为爱迪生是第一个建立发电机和发电系统的人,是他真正把电灯泡普及商业化,让千家万户都能用上电灯,后人把爱迪生和电灯泡联系起来。
当然,尽管电灯泡不是爱迪生的真正发明,但毫无疑问,爱迪生是一个伟大的人。
让科学为人类不断发展,科学使人类在发展中不断进步,这也是我们现在的教育如此重视科学这门学科的原因。
但很多时候,作为孩子的家长,我们只是盯着英语和语文,却往往忽略了孩子应该如何正确地学习科学。
除了学校的科学课程教育,我们很少为孩子们提供实用的科学工具。在科学课程中,经常需要实验观察,仅仅依靠课本很难理解科学世界的奥秘。
比如我们的邻国日本,他们的中小学生上科学课,一个很重要的科学工具就是显微镜。
因为日本教育部门认为显微镜的发展是现代科学最重要的基础之一。显微镜在孩子学习科学中的作用,就像制图师在孩子学习地理中的作用。
有了显微镜,孩子就有了通往另一个世界的大门,他开始学会观察周围的一切。而观察是科学的第一步。
而且,使用显微镜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它可以实现快乐教育的目标。不要把学习当成任务。学习本身就是快乐的源泉。
记得小时候上初中,最喜欢的课是生物实验。因为可以用显微镜。但是,当时学校设备不够。平时七八个同学用显微镜,很多时候只看了一眼就被推开了。
我当时就想,有钱就买显微镜。
让孩子们具备科学素养的最好方法是给他们配备一台显微镜。
买显微镜有讲究。太贵的没必要,太便宜的看起来模糊,没效果。反而让孩子失去兴趣。
可以买一些品牌的,比如国家地理儿童显微镜,是德国Bresser和美国国家地理联合推出的。
这台显微镜有三个物镜,分别是4倍、10倍和40倍。加上目镜的倍数,这台显微镜可以达到40 -640倍的放大倍数。
你可以试着观察家里所有大大小小的东西,比如树叶、沙子。
这台显微镜是由资深的国家地理官方授权的。国家地理杂志创办于1888年10月。这六个字本身就意味着权威和科学。
变焦目镜、手柄、调焦手轮、物镜、载物台、滤片...看着很小,但是挺专业的。
而且,是专业的儿童显微镜。目镜采用高清镜片,可以保护孩子的视力,不像有些劣质镜片会影响孩子的视力。
光源还可以调节滤片光孔的大小,除了直接在目镜上观察,还可以用手机的摄像头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