笈多王朝是中世纪第一个统一印度的封建王朝(约公元320~ 540年)。虽然钱德拉一世没有统一印度,但他的儿子钱德拉二世(投降国王)几乎统一了整个印度。
公元4世纪,印度北部有很多小国,战乱不断。恒河上游的比哈尔邦的一个小国趁机崛起。因为这个小国是由笈多家族统治的,所以历史上称之为笈多王朝。笈多王朝的君主自称“摩诃罗涛”(王中之王)。笈多王朝的第一代君主钱德拉·笈多一世被阿育王的丰功伟绩迷住了,希望自己有一天也能成为阿育王那样的伟大君主。
公元308年,钱德拉·笈多娶了附近犁王国的公主熊本提皮,笈多王朝和犁王朝合并。前犁王朝统治的飞轮海地区及其附近地区并入笈多王朝,笈多王朝的实力和政治地位大大增强。
公元320年,笈多一世正式建立笈多王朝,隐居建都。随着笈多王朝的兴盛,许多小国相继加入。
公元330年,钱德拉·古普塔(Chandra Gupta)和犁王国熊本蒂皮公主的儿子萨莫托拉·古普塔(Samotora Gupta,约公元330年至约公元380年在位)即位。他即位后,开始大规模扩张。
首先,沙姆苏德拉·笈多率军西行,征服了恒河上游和印度河流域,巩固了笈多王朝的后方,解除了笈多王朝的后顾之忧。
随后,萨马·达摩·古普塔率军顺恒河而下,一路俘虏了将领,占领了富饶肥沃的恒河三角洲。笈多王朝国力大增,至此基本被印度统一。
Shadowra Gupta海陆并进,大举进攻南印度,征服奥里萨邦和德干东部,战线一度达到帕拉瓦王国的首都。南印度德干高原许多文明落后的小国向笈多王朝进贡。
除了在陆地上征服,萨摩德拉·古普塔还在海外扩张势力。在马来半岛、苏门答腊和爪哇,都有笈多王朝使节的足迹。
建立了庞大帝国的沙姆苏德拉·古普塔骄傲地举行了马祭(即以马为供品)。按照印度的习俗,只有征服了大片领土的国王才有资格举行马祭,以示丰功伟绩。
公元380年,海巡王驾崩,其子钱德拉·古普塔二世(超日王)继位。钱德拉·古普塔二世也是一位非常成功的皇帝。他迁都华氏城,继续他父亲未竟的事业。经过一系列的战争和婚姻,他几乎统一了印度,将笈多王朝推向了繁荣的巅峰。
笈多王朝在中部地区艾巴拉和比哈尔实行中央集权制,其他地区则由国王任命的总督或地方诸侯治理,处于半独立状态。
笈多王朝的官僚机构比较简单,文武不分,一人往往身兼数职。高级婆罗门僧在政府机构中也占有一定的比例。朝廷没有固定的军队,都是临时征召或者战争时期由地方诸侯提供。
笈多王朝的对外贸易非常发达,向北经过波斯,到达地中海;南经***海,进入红海,与罗马帝国进行商业和文化交流;越过东帕米尔高原,进入中国的新疆、甘肃;东南部分为中南半岛、马来半岛、苏门答腊和爪哇等。,并抵达中国广州,与中国进行商业和文化交流。
公元5世纪初,在钱德拉·笈多二世统治时期,中国东晋著名的僧人和旅行家法显历尽艰辛,跋涉过帕米尔高原,经中亚到达印度,在印度游历了6年,足迹遍及30多个国家。
后来,法显根据他在华氏城和印度其他地方的经历写了一本佛教书籍。该书描述了当时笈多王朝的繁荣和文化发展,成为研究这一时期印度历史的重要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