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天方是典型的80后。2012年8月,他创办了大学生社交应用课程网格。他从课程的小需求出发,收集社会元素连接大学生的日常活动,成为国内最受欢迎的课程应用。
李天方6岁的时候去了美国学习。大学毕业后,他以软件工程师的身份加入了微软,然后参与了大数据公司Palantir的早期初创。三年后,他离开硅谷,回国创业。继FM节目之后,课程网格是回国创业后的第三个产品,也是目前为止最成功的产品。
网格应用的货架属性是工具、校园、社交,但实际上李天方并没有这样给自己的团队贴标签,像国内一些创业团队一样,从头到尾喊着“我们要做XX领域的百度”或者“我要做XX领域的58同城”。如果一定要贴标签的话,李天方希望给自己的团队贴上极客、黑客、科学家(Geek、Hacker、Scientist)的标签。
事实上,课程网格开发过程并不像某些创业团队那样是自上而下(从创业者的角度)的诞生过程。课程网格本身就是“由用户主导”产生的**。
李天方团队之前的一个产品是Plan FM,这是一个向所有人开放的分享活动和计划的应用程序。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营,团队发现这个产品上的优秀活动主要来自两个方向,一个是互联网,一个是大学。后来Plan FM针对用户需求做了一个校园版的Plan FM,增加了课程的功能。很快,这个校园版本的用户数量超过了普通版本,李天方知道他们的团队需要改变方向。
在开发课程网格的过程中,团队放弃了为自己贴标签、定位、选择的策略,从一个简单的需求入手,先做产品,再向用户要功能。在过去一年的运营过程中,课程网格积累了大量的用户和后台运营数据,包括校园活动、课程信息等。未来,课程网格将主要从渠道和数据两个方向拓展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