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白雪覆盖的昆仑山,胡八一和他的战友们遭到了瓢虫和雪崩的袭击。他们逃进山中的裂缝后,误发现了地下的九层妖楼。
一座由成千上万棵巨树组成的“金色”木塔。塔上有无数红色的闪光。透过那些微弱的闪光,木塔的底座有近200米宽,用泥土和石头夯实。塔内建有千年柏树,共分九层。每一层都堆满了穿着奇怪古装的枯骨,有男有女有小孩。每棵大树上都刻着**的秘密。…"
——小说《鬼吹灯》中九层妖楼的描写
很多伙伴都是通过这部小说第一次听说九层妖楼的。
后来根据小说《鬼吹灯》改编的电影《九层妖塔》红极一时的改编出来了,导演是从不循规蹈矩的陆川。
与原著相比,背景的设定更加宏大,风格也充满了奇幻的动作元素,特效更是煞费苦心。有一种星河战队的视线感,堪称魔幻动作剧。
只是电影缺少了奇幻盗墓的色彩,故事情节发展的晚了一点。上映后口碑并不理想。也许不会叫《鬼吹灯》分数会高一些,但是之后不知道会不会有六八千万票房。
但这部电影无疑加深了很多原著粉丝对虚构的九层妖楼的印象,也让更多粉丝知道了盗墓小说中有这么一座妖楼。
之后,靳东和陈乔恩主演的网剧《鬼吹灯,奇妙古城》,不仅把地下古墓和各种奇遇拍得真实生动,而且忠于原著故事,包括小说中高度还原的场景。
其中就有九层妖楼,在美中充满了死亡的危险气息和可怕的妖治。
那么,九层妖楼历史上真的存在吗,它长什么样?
02
《鬼吹灯》的作者天下霸唱在小说中实际上提到了它是否存在。
“九层妖楼是古代魔法王国国王陵墓的丧葬形式。青海血养妖楼,魔国亡时被英雄格萨尔王所灭。”
小说中的韦雪药楼指的是中国青海省都兰县韦雪草原上的一座巨大古墓。
都兰县热水乡韦雪草原上有一条察汗乌苏里江,将韦雪草原分为南北两部分。
1982年,考古队在韦雪草原察汗乌苏河北岸发现了这座大型古墓。
这座古墓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周围还有200多座大小不一的古墓。由于该墓最大,特别壮观,被考古队称为& # 8221;血一号墓& # 8221;。
韦雪一号墓深33米,东西长55米,南北宽37米。
坟墓是塔形的,用泥土和石头夯实形成一堵墙。从上到下每隔1米,就像盖楼一样,被整齐排列的茂密柏树隔开,共分9层。
据专家测算,建造这样一座墓至少需要一万人,耗时一年多。
这座古墓被称为“九层妖楼”,因为它在当地**中被称为不吉利的传说,被认为是“有妖怪的高楼”。
当地有个传说,这些古墓曾经是恶魔藏身的洞穴,而这些恶魔的老巢就是九层妖楼。任何进入的人类都会被这些恶魔蛊惑,成为他们中的一员,而拒绝屈服的人则会直接被烧成灰烬。
后来,古代藏族的英雄,格萨尔王,一生都是军人,他带领部落战士与恶魔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战斗。经过反复激烈的战斗,他终于驱逐了这些恶魔。
格萨尔王铜像
这是格萨尔王《格萨尔王传》中的一个人物。相传格萨尔王是印度高僧莲花花生的化身,原名觉如,是**引以为豪的史诗英雄。
1038年,觉如出生在一个藏族牧民家庭。他童年时以牧民为生,后来被叔叔排挤,被迫随母亲流浪。
16岁时,觉如通过赛马登上了郭玲的王位,取名格萨尔,并娶了公主为妻。
之后,年轻的格萨尔王开始四处征战,先是降服了侵国的妖王鲁赞,接着又打败了霍尔果斯的白王、门雨的新王、食量很大的诺尔王、朱古的圭王、姜国的撒丹王、卡彻松耳石的红王等
在统一了分散在青藏高原的几十个部落和小国后,完成使命的格萨尔王在母亲和公主的陪伴下回到了天堂。
《格萨尔王传》是11世纪以来藏族集体创作的英雄史诗。
经过多年的搜集整理,新出版的《格萨尔王全集》共有300卷,8000多万字,超过了印度的《摩诃婆罗多》和古希腊的荷马史诗。它被认为是人类现存最长的史诗。
《格萨尔王全集》共300卷,8000多万字。
03
回到正史,经过考古人员的调查研究,以韦雪一号墓为首的古墓,属于唐初吐谷浑王国的皇室成员。
吐蕃原是鲜卑族的一个分支,但在4世纪初,由于部落间的内部斗争,他们一路迁到了青海南部的草原。
“土谷浑”是这个部落首领的名字,也是一个带领族人建立国家、建立政权的传奇人物。
历史上,吐蕃人曾多次迁徙。
后来他的孙子继位,以祖父的名字为国号,将王国改名为吐谷浑。
公元417年至688年,吐蕃王国在都兰县建都,历时271年。
当时的都兰县也是南方丝绸之路上的历史文化重镇。
当时吐谷浑王国的领土夹在唐朝和吐蕃之间。境内多样的自然条件不仅可以满足游牧民族对牧草的需求,也可以用于农耕民族种植农作物。
吐谷浑王国被两个强大的邻国所包围
所以被当时的唐朝和吐蕃两大强邻觊觎,双方都不愿意看到对方率先占领吐蕃。
经过多年的反复战争,国力大衰的图图匈奴于公元663年被吐蕃攻破。匈奴国王图图带着他的家人逃走了,并向唐朝皇帝高宗寻求帮助。
帝派一代战神薛以十万兵马驱逐吐蕃。但由于部下的擅自行动,以及40万大军对吐蕃的绝对劣势,大败而归。
所谓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是怕猪一样的队友。
薛,这个一生中只输过一次的战神。
自此,继承了15代22王,立国350年的吐谷浑宣告灭亡,其旧地全部进入吐蕃,成为吐蕃国。
图们江也是中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少数民族政权。
作为藏族吐蕃后裔,古墓被视为不祥之地,韦雪一号墓,其头部被称为九层妖楼,可能与这些历史渊源有关。
04
虽然包括九层妖楼在内的古墓被当地人视为不祥之地,有妖怪出没,不敢轻易靠近,但这并不妨碍无视流言和诅咒的盗墓贼的光顾。
调查报告显示,都兰县古墓被盗由来已久,最早可追溯到清朝。
而最著名的盗墓贼,有“西北王”之称的马步芳,就是抗战时期的大军阀。
右:马步芳
马步芳在都兰县统治时期,因为军费不足,这里的坟墓被洗劫一空,就地冶炼黄金。
多年来,韦雪一号墓周围的许多古墓都被贪财的盗墓贼洗劫了1 空,并没有得到完整的保存。
第一次,在考古学家的保护性发掘下,在韦雪一号墓的前两层发现了大量的随葬品和动物。
许多随葬品包括皮靴、木盘、陶器、彩绘木屑、金饰、谷物、罗马金币、波斯银币、大量丝绸等。被埋葬的动物包括马、牛和羊,有700多具遗体。
1982年,青海省文物考古队对该墓地进行了大规模的紧急发掘。
在众多出土文物中,有一幅用萨珊王朝使用的字体“伟大而光荣的万王之王……”织成的织锦,被确认为8世纪波斯织锦。据考证,是目前世界上唯一的。
在墓的南面,发现了5个殉坑,出土了87具殉骨,还有几个殉牛殉狗坑。
墓主人的身份还不得而知,但根据墓中的随葬品和随葬墓的数量,可以推断这是一个非常显赫的墓主人,很可能是某代吐谷浑王的墓。
有人奇怪为什么当时的考古工作只进行了两层就戛然而止了,人们都想知道留下了哪些精彩的发现。
按照当时的说法,由于这座古墓规模过于宏大,文物保护能力有限,考古人员只挖掘了两层,从未深入其中,就像秦始皇陵一样。
另外,有一种流行的说法是,挖掘过程中经常发生怪事,所以停止了挖掘。
据说有一次在挖掘二楼的时候,考古学家挖出了一些做工和花纹都不错的木制鸟兽。就在他们正拿着其中一个仔细看的时候,木制的鸟兽突然活了过来,点亮了刚刚握过它的人的手。
人们顿时慌了,都怕这乱窜的木鸟兽自焚。其他的木鸟兽似乎也准备在这个时候醒来。一位冷静的考古学家观察到木制的鸟兽看不见东西,于是他告诉大家安静,不要发出任何声音。
当所有人都安静下来时,木鸟和野兽飞到一座雕像前,变得安静下来。
专家连忙在纸上写道,谁动了偶像的东西,给我。
一个工人从口袋里拿出一颗非常漂亮的玉珠,送给一位专家。人们慢慢地把它递给站在雕像旁边的人,他把它放在祭坛上。木制的鸟兽瞬间又变成了木头。
至此,所有人都不敢再轻举妄动,考古也告一段落。
而且看你个人对下面第三种说法的偏好。
考古队一开始挖掘前两层并不容易,因为韦雪一号墓本身的结构就很复杂,越到后面越难。
再加上之前猖獗的盗墓贼,墓室的前两层已经被严重破坏。
考古人员担心继续挖掘会影响古墓的结构,造成坍塌,损坏里面的文物,最终决定不再继续进一步挖掘。
魏一号墓及其周边古墓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如今,韦雪一号墓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剩下的7层没有被挖掘,这也让韦雪一号墓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希望随着科技的进步,考古学家能进一步探索古墓,为我们揭开更多的谜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