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到大,我们看了多少遍西游记电视剧?也许我们连自己都数不过来。我们自诩对西游记了如指掌,包括西游,大圣归来,西游降魔篇,大闹天宫,从电视剧到电影再到动画。然而,事实是我们对此一无所知。例如,您可能会得到以下问题的错误答案!
问:《西游记》的作者是谁?
如果你回答:“吴承恩!”那恭喜你,答错了!
这个时候,大多数人都会有这样的反应:怎么会呢!
或者问:是谁,不是吴承恩?
嘿,嘿,慢慢听我说。
“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中期,吴承恩是《西游记》的作者是没有争议的。但现在不同了,[这个作者]打了个大大的问号!”这句话不是我说的。是中国明代文学学会副会长、南开大学原常务副校长、博士生导师陈洪先生说的。
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先简单说一下《西游记》和《吴承恩》中的版权问题。情况可能比较复杂,但是作为一个西游记的忠实粉丝,我想大家都会想了解一下。所以我尽量简单明了的表达。为什么不搬个凳子坐下,抓点瓜子花生爆米花先吃?
首先,在明代,《西游记》与《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合称为“四大名著”。其他三大名著的传播都是带着作者的信息,所以作者基本是明确的。然而,西游记却完全不同。明代没有正史,也没有野史的笔记或文学作品能明确指出《西游记》的作者是谁。
即使没有作者,甚至没有人透露任何与作者有关的线索。这也难怪,毕竟西游记在明朝就禁书了,但即使禁书依然在地下流传。而且人气极高的西游记,作者一直不知道,无从打听。难道不是“奇书”上的奇迹吗?!
没有作者名字的西游记一直延续到清朝。淮安学者吴语嫣等人发现《淮安府志》中有记载:“淮安人吴承恩撰《射阳集》四卷、《春秋传·西游记》序。“吴承恩与小说《西游记》联系在一起。
20世纪二三十年代,鲁迅和胡适对《西游记》作者做了进一步考证,肯定了吴承恩的著作权。此后,吴承恩是《西游记》的作者几乎成为学术界的共识。
当然,也有不同的看法。早在1933年,俞平伯先生就提出了异议。此后,尤其是80年代中期以来,国内外大量学者开始怀疑吴承恩的著作权。一般的看法是《淮安府志》中的记载过于简略,没有足够的证据证明吴承恩名下的《西游记》就是通俗小说《西游记》。
甚至有学者发现,在清初黄禹锡撰写的《千清堂书目》中,吴承恩和《西游记》被归入“地理”一类。这说明吴承恩写的《西游记》可能只是一本山水游记,甚至有人认为吴承恩的《西游记》只是一篇文章,与众所周知的孙猴子西游记没有任何关系。
综上所述,近年来,出版社如中华书局等。,在出版《西游记》一百册时已经开始不署名作者或“无名氏”了。如果是这个版本写的,原作者不详。(顺便说一句:这里的“批评”是文学批评,是指对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进行分析、研究、认识和评价的科学阐释活动。不要以为作者是要骂我们最爱的西游记。)
吴承恩的版权一直被怀疑,那么西游记的作者是谁呢?目前学术界的普遍看法是:要么是明代学者陈曾为《西游记》作序,实际上是一部失传之作,作者是他;或者认为作者是明代清词宰相李春芳。
因为《西游记》的九十五首诗中有一句,就暗含了“李春芳老人留下痕迹”这几个字...但这些都只是片面之词,没有确凿的证据。在这些交替的西游记作者中,还有一位让人眼前一亮。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宝鸡的攀西。宝鸡攀西有什么?也许有人会回答:吉利博越!其实比吉利汽车更出名的是攀西的历史,还有那些隐居在攀西的**。
《钱文子》中有一句“盘溪一阴,左氏一横”,让中国古代文人从小就记住了盘溪,因为这里是鲁商在姜太公的隐居之地。换句话说,“姜太公钓鱼——心甘情愿上钩”就发生在这里。
我为什么要提攀西?因为目前发现的《西游记》作者最早的石碑就在这里。这块石碑叫做重建长春寺。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另一位隐居盘溪的**——元初著名学者丘处机。
金庸小说《神雕侠侣》里的这个名字,大多数人应该都知道。我想你们都更了解他。丘处机是全真七子之一,也是王重阳的得意**。他曾教授全真道,也是道教龙派的创始人。历史上,丘处机曾在宝鸡客居十四年,其中隐居攀西七年,算是“老宝鸡”了。
长春寺是邱早年在攀西修行的地方。重建长春寺的建碑人是秋**指定的长春寺住持陆志清。据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胡义成先生考证,此碑立于1248年。碑文记载丘处机有三部作品:《攀西集》、《明道集》、《西游记》
胡义成先生认为,这是我国最早、最原始的关于《西游记》作者丘处机的记载,而此碑距离丘处机去世仅21年,因此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当然,我有自己的看法,最后再说。
你可能会很惊讶:“你是想告诉我《西游记》的作者是丘处机吗?一个道士?”其实不要奇怪,这不是什么新的学术观点,因为清代的《西游记》期刊都是以“长春真人丘处机”为题的。
清代许多学者都持这种观点,如王的《西游记》、的《西游记》、张叔申的《新西游记》、刘的《西游记》原意、张的《西游记》等。秋是清代《西游记》几大版本的作者,也是清代主流说法。
然而,这种说法在清朝受到质疑,如纪晓岚。他认为西游记的“锦衣卫为赛国,礼仪监在朱紫国,军政兵马在法东,太宗大学士、翰林院、中书署”都是明朝的制度,唯独丘处机是元初的!
清代历史学家钱大昕在《道藏》中发现了《长春真人西游记》,书中讲述了丘处机“西游”的故事:1219年5月,远在西域的成吉思汗派遣特使前往山东召见丘处机。后来,年届七十的邱,跋涉千里,带领十八**,到西域大雪山(今阿富汗)拜见成吉思汗。
两人之间有一段著名的对话:成吉思汗看到丘处机的仙风道骨,非常高兴,于是开门见山,向他要了长生不老药。丘处机笑道:“这个世界上,只有卫生之道,没有长生不老之药。”
丘处机在成吉思汗身边待了一年,多次劝说:要想得到“卫生之道”,就要清醒,尤其是“戒***”。我们应该同情人民的苦难,保护人民的生命。从此以后,据说成吉思汗的屠***少了很多。
丘处机离开时,成吉思汗依依不舍地与他告别,并送给他许多宝物,丘处机没有接受。成吉思汗还下诏免除全真**的赋税,并派五千骑兵护送他回家。
后来,成吉思汗把胡夫苏夕赐给了丘处机,丘处机成了佛**,全真成了国教。丘处机借助《虎皮书》解救了大量中原人,解救了被蒙古掳掠为奴的二三万人。
丘处机死后,**李志昌编撰了《西游记》,记述了这段不平凡的旅程。丘处机的足迹遍布蒙古、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阿富汗等国。这本书也成为后世研究13世纪中亚历史文化的第一手资料,并被翻译成俄文、法文和英文。
所以钱大昕认为这是丘处机的《西游记》。
但是问题又来了。有学者认为《长春真人西游记》并非丘处机本人所写,而是其**所作,故不能视为丘处机之作。丘处机的后人连祖先的作品都分不清吗?
而且,邱祖权明确写道:“我的《西游记》第一条说:‘凡有七招者,皆可成,而我儿只有六招。’“这句话在《西游记》里是没有的,但和《西游记》第二、第三部小说里的大体相同,只不过小说里说的是《九招》。
此外,西游记原著中含有大量的道教术语和全真道士的诗词,以至于上世纪70年代,海外学者刘存仁专门撰文指出了西游记与全真道教的关系。此后,又有学者陆续补充研究成果和一些材料。相应地,《西游记》与全真教的密切关系也逐渐成为学术界的共识。
综上所述,借助南开大学陈洪教授的研究成果,得出《西游记》曾是全真教的教科书。明代中后期,在此基础上,一些学者经过大量删改,成为我们现在看到的数百本《西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