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欢节早在欧洲就是一个传统节日。嘉年华是“嘉年华”在欧美的英文音译,相当于中国的“庙会”。它起源于古埃及,后来成为古罗马农神节的庆祝活动。
多年来,“嘉年华”逐渐从一个传统节日转变为如今的公共娱乐活动,包括大型游乐设施,并辅以各种形式的文化艺术活动。世界各地都有各种各样的嘉年华会,已经成为许多城市的象征。
嘉年华起源于《圣经》中的一个故事:一个**把耶稣困在荒野中,40天没有给他任何东西吃。虽然耶稣饿了,但他没有接受**的诱惑。后来,为了纪念耶稣在这40天中在旷野禁食,信徒们把每年复活节前的40天作为他们的禁食和忏悔日。
在这40天里,人们不能吃肉,不能娱乐,不能过严肃而沉闷的生活。因此,在四旬斋开始前的一周或半周,人们会举行宴会、舞蹈和**来娱乐自己。狂欢的本义是“告别肉食”。如今,坚守四旬斋等规定的人不多了,但传统的狂欢节活动却得以保留,成为人们的重要节日。
嘉年华是香港人对嘉年华的音译,在香港文化中得到了本土化,形成了“嘉年华”。
其实中国媒体经常提到的世界各地的嘉年华,比如著名的巴西圣保罗嘉年华、威尼斯嘉年华、牙买加嘉年华,都是英文的:圣保罗冬季嘉年华、威尼斯嘉年华、牙买加嘉年华。
英语carnival的发音很难用中文恰当表达,所以采用Carnival的意译,更直观易懂。后来嘉年华传到了香港,香港人把它改成了“嘉年华”。这个译名是懂外语、懂中文的知识分子的杰作。它有着奇妙的音意双关。不幸的是,它不能准确地表达狂欢节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