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国学,就离不开“三教”。说到“三教”,就会把“九科”或“九流”延后,合称“三教九流”。“三教九流”一词的最初出处很好,“三教”最早的记载源于三国孙权与阚泽的谈话,其中提到了儒、道、佛。“九家九流”之说最早见于志,其中包括189个学派,但最重要的是九个学派:“十大学派,九大相当之人”,指儒、道、墨、法、名、阴阳、纵横、杂学、农家。其实是对汉代以后中国各大宗教和各种学术流派的统称。
在普通人的心目中,“三教九流”实际上已经成为不同层次社会角色的代名词。受明清白话小说或当下电视剧的影响,人们在谈及“三教九流”时,被理解为旧社会江湖浪荡,从事各种不公平或低劣交易的人,大多含有贬义。
其实中国历史上的人的划分最早是从商周时期开始的,农、工、商四业延续了几千年。后来划分越来越细化,出现了“三教九流”的分类。其中,除了三教无争外,九流没有共识。后来九流划分不够,演变成27种职业,按上、中、下三类划分。
那么流行的“三教九流”是什么意思呢?
首先说说九流:“一等佛是二流天,三流帝是四流官,五流阁是老六丞相,七进八养九释。”是佛教的一等佛,有引领思想领域一切的力量;二流的天是****,比世界上的皇帝都高,但虚幻,不如佛受欢迎。皇帝是作为一个老的高级大臣下来的,比如皇帝的老师。丞相是帮助皇帝处理日常事务的内阁官员的首领;然后,一级一级地划分,最后,谢园在省科举考试中名列第一。在这些人中,唐寅,也就是唐伯虎,是大家最熟悉的一个。29岁时,他在南京省考中获得第一名——谢园。第二年,他与徐在江阴的升学考试中有牵连,因考试领域造假入狱。他“被圣旨囚禁,贬为官僚”,这次挫折后,他变得无拘无束。
再谈九流:“一等书生二等大夫,三流丹青四等皮(皮影戏),五流戏唱六流卜筮(占卜),七僧八路九棋手。”这一块几乎都是古代的文艺工作者和科学工程技术人员:学者至少要懂文学,医生是医学专家,其他搞书画、搞皮影戏、玩唱歌的棋手现在都归入文化体育类,但其实都是合法的谋生职业。
最后说说以下九条溪流:“一流的高台(唱戏)二流的吹,三流的马戏四流的推(剃发),五流的池(北方澡堂)六搓背,七修八配(养殖牲畜)九妓”。这基本上是一个服务业。洗澡、泡脚、剪刀、雨伞、菜刀都是自力更生的下层劳动人民。还有一个值得关注的夏九流版本,叫做“三升秤第一师(主)、二仆(仆)、四媒、五卒、六时妖(拐骗和女巫)、七贼、八贼、九妓”。宠儿是一个官员的幕僚长,这个幕僚长为官员做一些具体的事情。吊秤负责物流和度量衡,油水很大;也就是保安之类的。在古代,“官”和“流”有很大的区别。古代的官员是科举这一部分的官员,现在的用人制度,主管官员自己搭台,自己组织阶级,订立财政契约,所以师爷排在下九等;媒人是婚姻介绍人,经常夸大事实,被认为不诚实。“石爻”是一个不公平的人,从事一些欺骗,假货,“**跳”或其他欺诈。这个版本有点幽默,对那些油水丰富却经常****的职业不满,于是和一些不法之徒安排在一起,比如时间恶魔,小偷,**。这里要解释的另一点是“七贼八贼”。为什么用明火打架的“贼”地位比偷偷摸摸的“贼”地位高?小家子气摸不进“流”,因为它没有“道”,是流氓,不谈是非,而且像牛皮癣一样烦人。但小偷不一样,“小偷有自己的方式”,小偷有自己的游戏规则。比如,他不会和朋友的妻子调情,借钱还钱,甚至劫富济贫。中国文化很有意思,**罪的分类就是一个例子。
元朝时,政府将被征服的臣民按职业分为十等,即“十流”:一官、二官、三僧、四道士、五医生、六工人、七工匠、八**、九儒、十乞丐。元朝统治者是马背上的征服者,敌视知识分子,儒家思想被列在**之后,就像文化大革命时期知识分子是“臭老九”,儒家思想是批评的主要对象一样。对“三教九流”的研究,可以看作是“民俗与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