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上班的时候,新来的女生瘫在椅子上,用没有骨头的姿势敲打键盘,比葛优还瘫。当她看到我走过来时,她坐直了身子,向我打招呼:
“早上好,老师。”
“一大早,葛优就崩溃了。为什么你们年轻人比我们看起来还要难过?”
“因为我是一条咸鱼,一条咸鱼的日子总是从葛优瘫痪开始。”
我有点好奇。这个小女孩来这里才几天,但是她每天都是公司里先到后走的,工作质量也不错。为什么说她是咸鱼?
“虽然我是咸鱼,但咸鱼很幸福。”
新来的女孩补充说,她说话的时候从来没有停止过手放在键盘上。
最近也有一位粉丝之前咨询过焦虑心态,向我吐露了类似的话:
“老师,我最近还是很忙,但是我说我每天都是咸鱼,也不知道为什么不那么着急。."
“也许做一条咸鱼真的很有趣,虽然很忙。”
现代社会很多年轻人都喜欢称自己为“咸鱼”。电影《少林足球》里有一句台词:“做一个没有梦想的人和咸鱼有什么区别?”从此,咸鱼从名词变成了形容词,用来形容“没有梦想,不想动的人。”然而,年轻一代称自己为“咸鱼”,这意味着他们大多数人只是嘲笑自己。
毕竟自嘲真的是缓解自我情绪的好方法。
从小到大,人们总是敬佩积极向上的思想和不断奋斗的精神:我们通常被教育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长大后,我成了“最后一站,高三,无怨无悔打他!”;后来上大学,需要满足周围人和自己的期望,比如课业要求、学生会事务、人际关系等等。
这种行为模式其实没有问题,但作为个体,我们只是有问题和消极的状态。没有人能永远积极向上,也没有人能永远像美国电影中的英雄一样强大。
只有社会和周围的环境对个人总是有硬性或软性的要求:
“你必须努力学习,才能有更好的未来。”长辈的教导。
“你必须努力工作,这样你才能支持我,我们才能继续下去。”来自自己对象的条件。
“本月目标业绩不达标的小伙伴需要谨慎。”工作压力。
对于这些软或硬的要求,人们只能按顺序接受,因为这些要求有的是基于社会条件,有的是来自亲人的善意。然而,人只是有情感的限度。无论你如何给自己打气,濒临极限的人很容易因为一件普通的事情而彻底崩溃。
在某平台之前,有一个热搜“外卖小哥因为和女朋友吵架在街上哭了”,相当直观地反映了这一点。下面一万多人的评论基本都在说:成年人不容易,感情破裂真的只是一瞬间。
但是谁知道一个成年人在崩溃之前经历了多少难以言喻的时刻呢?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自己缓解情绪”。在现在的社会环境下,最好的反映就是自嘲。
心理上,缓解焦虑有两种方式:情绪导向和问题导向。
以情绪为导向的缓解方式是考试不及格,可以通过和朋友出去玩,吃好吃的来缓解情绪。问题是我考试不及格。然后,好好分析一下自己最近学习有没有松懈,以及这次考试存在的问题。
“自嘲”是一种很好的以情绪为导向的缓解方法,因为以问题为导向更倾向于问题本身的方法讨论,要求人们理性地分析周围的情况和自身的问题,对于压力已经积累到一定价值的成年人来说,这很可能会增加焦虑。
很多时候,成年人只需要一句“努力”或者“你做得很好”。当只有自己的时候,一句“我是咸鱼”就足以让成年人接受“自己的负面情绪和缺点”,从而达到缓解焦虑的效果。
当然,自嘲只是自嘲。称自己为“咸鱼”的人,只是为了更好的努力才这样称呼自己,比如我们公司的新人,社会上的很多年轻人,还有那些渴望学习如何更好的与自己相处的人。但如果你用“咸鱼”作为逃避现实或放弃努力的借口,你永远不会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