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唐代著名诗人孟郊的诗《中考后》,写于他46岁做学问的时候,说明诗人高中以后的兴奋是难以抑制的。
其实能考上喜欢的大学,不仅是孟郊,也是很多高中生非常开心的事情。
然而,众所周知,高考意味着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百万高考大军,只有一半考上本科,可见其残酷。
当然,不仅仅是现在,1977年第一次恢复高考的第一年,它的录取率也很低。
1977年10月21日,中国各大媒体宣布了一个重要消息:暂停了10多年的全国高考恢复举行。
就是恢复“高考”!
这个消息一出来,立刻在全国引起了轩然**,对于全国的青年学生来说,这更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因为他们终于可以走出农田和工厂,接受高水平的教育了。
但是,谁能想到恢复高考的第一年录取率会这么低!
1977年是恢复高考的第一年。与过去的做法不同,高考不是在夏天举行,而是在冬天举行。
当时共有570多万考生参加了考试。然而最终录取的考生不到30万,全国平均录取率只有5%,难度不亚于211985所重点大学的录取!
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今年录取率这么低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
因为在此之前,高考已经中断了十几年,中断的原因大家都很清楚。
所以考生没有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和备考,以至于录取率这么低。
比如当时的浙江和广西,高考试点分别在桐乡县和百色县进行。结果,考生的分数出奇的低。
据记载,当时桐乡县四科考生总平均分均在60分以上,仅占考生总数的9%。也就是说,91%的人这次考试不及格。
在广西百色县参加数学考试的3459人中,只有22人得分超过60分。零分的人数多达1254人。零分的人比通过考试的人多50多倍。
当时很多参加高考的考生连小学的四则运算都不会。
在广西百色县的语文考试中,错别字更是多如牛毛,比如写着“一切宽容和责任都很强”的“富强”和写着“黑色武器”的“核武器”等等。作文里也有一些关于时政的内容。
和那个时候相比,参加高考的考生综合水平还是好很多的。但是,我们不能否认,那些当年努力追求梦想的有志学子,是勇敢积极的。这种精神无疑值得学习。
当然,除了时代的影响,当时一些地区的试卷难度也是录取率低的一个原因。
比如河南省高考数学题目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全卷分为必答题和参考题。代数和几何有10道必修题。参考题不计入总分!
纵观整个试卷,没有一道选择题。想要回答,只能用真正的天赋去学习,否则只能写“解”字。但是,如果要靠“不能选C就选C”,那根本行不通。
因为这个原因,还是有很多人得了零分!
1
虽然今年的录取率很低,但却激励了成千上万的人重新拿起书本,加入学习的大军。
高考制度的恢复不仅改变了几代人的命运,也为中国新时期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和腾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无疑具有深远的意义。
时至今日,高考依然是我国重要的人才选拔制度之一,也是我们很多贫困生改变命运的重要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