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东书院始于江西庐山南麓,始建于南唐元年(940年)。合称湖南长沙岳麓书院、河南商丘应天书院、河南登封嵩阳书院。中国四大书院& # 8221;。
书院的起源
据传说,书院的创始人可以追溯到南唐的李伯。李博养了一只白鹿,白鹿整天和他在一起,所以他被称为白鹿先生。后来,李伯成为江州(今九江)刺史,故地重游,在此建亭,改道山泉,种植花木,成为旅游胜地。因为这里的山是圆的,形状像一个洞,所以它被命名为白鹿洞。
南唐时,李的朝廷在此举办“庐山国学”,又称“白鹿原国学”,与金陵秦淮河上的国子监齐名,士人争相前往。宋代书院讲学盛行。位于江西庐山脚下的白鹿洞书院,因朱和学术名人陆九渊曾在此讲学或论辩,成为理学传播的中心。
学院布局
从方位格局来看,书院所在地朝南,宋代书院讲学盛行。位于江西庐山脚下的白鹿洞书院,因朱和学术名人陆九渊曾在此讲学或论辩,成为理学传播的中心。几个出入口的大四合院布局相当优雅;从建筑材料结构来看,以明清建筑为主的是石木结构或砖木结构,屋顶为人字硬顶,典雅淡泊。
历史地位
北宋初年,宋太宗十分重视书院教育,将《九经》等书赠给书院。由于朝廷的重视和地方官员的重视,书院得以发展。南宋六年,理学**朱知了南康军的情况,带领官员到书院参观。当时,书院已经荒废,杂草丛生。朱十分惋惜,命官员修缮白鹿洞书院,并掌管山洞,制定宗教规章,聘请教师,征集学生档案,分配土地,辛勤劳作。
朱所揭示的白鹿洞书院,又称白鹿洞书院典,影响后世数百年,其办学模式被后世模仿,并在海外传播至日韩及东南亚,白鹿洞书院在海外享有盛誉。鲁东书院被称为& # 8221;因为它历史悠久,文化影响深远。世界上第一所学院& # 8221;,这在中国教育和文化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