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是蚊子滋生的季节,也是很多蚊子大肆传播传染病的季节。有朋友说她是B型血,特别容易被蚊子咬;但马上有人反驳说他是A型血,蚊子只叮他,不叮别人。很多人在一起的时候,有些人确实会招蚊子,但和人的血型无关。
研究早就发现,雌性蚊子和其他动物一样,依靠视觉和嗅觉进食。蚊子的视力有限,但嗅觉特别发达。他们其实是通过闻你的汗味找到你的。
皮肤上新出的汗没有味道。各种细菌都附着在我们的皮肤上。这些细菌靠分解我们汗液中的营养物质生存。当这些细菌分解汗液中的营养物质时,会释放出不同的味道。不同种类的细菌在分解汗液时有不同的味道。雌蚊闻到自己喜欢的味道就会“闻”。不同的人皮肤上附着的细菌种类不同,汗液分解产生的气味也不同。如果一个人的汗液分解产物正好释放出蚊子最喜欢的气味,那么他就特别容易被蚊子吸引。
如果蚊子体内不携带传染病病原体,蚊子吸点血,皮肤上起个包,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小问题。我们应该预防的是蚊子感染以下疾病:
1.日本脑炎
这是夏季最常见的病毒性脑病,平均气温30℃时病例会急剧增加。日本脑炎患者多见于10岁以下儿童,患儿会突然出现39-40℃的高热,并伴有头痛、恶心、呕吐、意识模糊等症状。每年7-9月是乙脑的高发期,家长要特别注意,尤其是没有接种过乙脑疫苗的孩子。
2.疟疾
长江以南地区是疟疾高发区,当地人称之为“抖”。患者会周期性地出现寒战和高烧症状,并伴有出汗、头痛、肌肉疼痛和疲劳。
3.登革热
多发生在高温高湿的夏秋季。广东省是我国登革热暴发的重点地区,每年超过4万例。发病后,患者的体温会迅速上升到40℃以上,并伴有头痛、肌肉骨骼关节痛、呕吐、腹泻等严重的胃肠道症状。
预防蚊虫叮咬是预防这些蚊媒传染病的主要手段。我们很难改变自己汗水的“味道”,但我们可以做到:
1.去蚊虫较多的户外活动,随身携带并喷洒驱蚊剂;比较有效的驱蚊剂主要含有各种“醛类”或“酮类”物质,具有可靠的驱蚊效果;
2.在蚊子活动高峰期,特别是黄昏和夜晚,减少在野外的时间;
3.参加野外活动,尽量减少皮肤暴露面积,尽量穿长裤子;
4.呆在蚊子多的地方,使用纱窗、蚊帐、蚊香等驱蚊设备,或者定期喷洒驱蚊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