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混合云和多云策略受到越来越多企业客户的青睐,也催生了新一代云管理服务商的快速成长,MSP和CMP成为备受关注的热词。
2017年可以称为中国云计算MSP元年。AWS、Azure和其他顶级公共云服务提供商正在积极地将MSP认证方案引入中国。本土云服务商阿里云、华为云也将MSP视为新的增值机会。随着中国云计算市场的进一步普及,整个市场对MSP的需求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MSP领域的爆发与企业客户对云计算的需求日益增加密切相关。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云计算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随着业务系统甚至核心业务系统向云的迁移,其应用服务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迅速增加,企业在上云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复杂的问题。
众所周知,公有云提供的是更加标准化的服务,但企业客户往往需要个性化的定制服务。MSP的出现正好解决了这个矛盾。
然而,许多企业仍然对MSP能做什么以及MSP和CPM之间的关系充满疑虑。所以今天,我们来谈谈这两个与云管理相关的概念。
什么是MSP和CMP?
实际上,MSP并不是一个新概念。MSP全称托管服务提供商,一度被认为是企业用户的托管服务提供商。后来随着大规模公有云的兴起,很多围绕一个公有云的MSP开始承担公有云的迁移、运营、管理等服务。
Gartner直到2017年首次发布的MSP魔力象限中明确定义了云MSP的形象,才开始逐渐明晰:
1.拥有管理云服务费用和提供监管服务的平台,该平台可能提供IT服务管理和其他自动化功能;
2.能够提供托管服务,需要相应运维专家的支持;
3.可以提供专业的服务能力,包括解决方案、工作流迁移服务和DevOps自动化。
简单来说,MSP类似于以前的IT服务外包商。在越来越多的传统IT资源成为云资源后,IT服务外包也面临调整。现在MSP正在成为云IT资源的服务外包商,用一整套服务统一管理数据中心的整个IT资源。
现在MSP不再局限于单一的托管服务,而是提供统一的管理门户来管理云资源费用和账户,包括用户认证,还提供IT服务管理或其他自动化功能。
此外,MSP必须提供安全、监控、配置、更新、部署和实施等技术支持和相应服务,并为操作系统、中间件、应用程序等提供运营服务。可以说,MSP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伙伴。
因为MSP和CMP的概念总是一起出现,所以很多人会把MSP和CMP混淆。让我们来看看什么是CMP。
根据Gartner的定义,CPM的全称是云管理平台,即云管理平台,是一种提供公共云、私有云、混合云统一集成管理的产品。随着AWS、Azure、阿里云等公有云以及VMware、OpenStack等私有云环境主导市场,主流CMP产品至少应该支持这些不同的云环境。
CMP的主要功能包括自助服务、提供系统映像、计量和收费以及通过既定策略优化工作负载。更高级的产品还可以与外部企业管理系统集成,包括服务目录,支持存储和网络资源的配置,允许通过服务治理加强资源管理,并提供高级监控以提高性能和可用性。
综上,我们可以得出结论,MSP是云管理服务商,CMP是云管理软件产品。
关于MSP和CMP的关系,云行数据副总裁娄伟明确表示:“CMP的核心在于平台,平台是工具和集成平台。目前主要服务于私有云。MSP的核心在于人,从咨询、云迁移、运维等各个角度提供服务。目前国内市场主要依靠公有云厂商作为其生态伙伴开展业务。
MSP可以基于CMP提供的工具做云迁移、批量打补丁等服务,还可以利用CMP平台监控各类公有云、私有云资源,分配任务,管理工单。CMP和MSP逐渐融合,可以达到互相拓展业务领域的目的。"
云管理的春天来了?
可以肯定的是,MSP这种商业模式肯定会随着公有云市场份额的增加而大幅增长。未来,MSP将在连接云服务提供商和企业用户方面扮演更重要的角色,有望成为企业云计算市场的重要生态角色。
IDC近日发布报告称,2018年中国云管理服务市场规模达到3.07亿美元,同比增长131.4%。该机构预测,2018年至2023年这一市场的复合增长率将达到70.8%,到2023年市场规模将跃升至44.6亿美元。
纵观全球市场,迅速涌现出许多优质的云MSP,如2nd watch、CloudReach、RightScale等。,而国内的MSP市场也在发展成熟,如以FIT2CLOUD、Bespin Global、云行数据为代表的创新型企业,以及以神州数码、太极、富通科技等为代表的集成商和分销商等。
然而,根据Gartner 2019年发布的魔力象限,中国没有云MSP服务商。Gartner 2018年CMP平台供应商魔力象限,亚洲只有Bespin Global上榜。相比欧美市场,中国市场乃至亚洲市场仍处于云MSP发展的不成熟阶段。
Gartner:2019年公共云基础设施托管服务提供商(MSP)魔力象限
Gartner:2018年云计算管理平台提供商(CMP)魔力象限
那么,什么样的云MSP有潜力成为行业老大呢?Gartner分析师Kevin Ji认为,高质量的MSP应该具备三种能力,即多云管理能力、上云后的托管能力和专业服务能力(咨询和实施)。我们也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看:
首先,多云管理的能力和拥有一个成熟的CMP平台是不可或缺的。无论是云成本的优化,还是云资源的自动安排和管理,一个强大的云管理平台都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其次,领先的技术和专业的服务能力。MSP需要在超大规模跨云服务方面具备超强的技术能力,包括云架构规划与设计、云资源整合、应用云迁移与部署、云运维管理、云应用开发以及专业的行业解决方案,不仅需要向下的资源整合和咨询交付能力,还需要向上的行业应用领域开发能力。
最后是多云中性。使用不同云厂商的优势产品,有利于满足企业不同业务部门的应用或同一业务在不同地区的IT服务需求。作为一个合格的MSP,至少要接入四家以上的云厂商,并且始终坚持厂商中立,优先考虑客户利益,完全从用户角度出发选择合适的云产品。
随着时间的推移,企业对MSP的需求会比以前更加强烈。在这个过程中,MSP服务提供商自身也在不断进化,开发新的管理工具,开发自动化运维产品,不断增强资源和应用的整合能力。
一方面,全球大中型IT服务提供商渴望抓住快速增长的云趋势,扩大整体服务组合的阵营,如2018年的两起知名收购,包括VMware收购CloudHealth和Flexera收购RightScale。
另一方面,国内IT运维服务商正在向云MSP转型升级。如成都秦致数码董事长廖鑫指出,在未来的发展中,SI将转型IT运维服务商,ISV业务拓展和IT运维服务商将升级为MSP,这种不断转型、不断升级将成为IT服务行业的一种常态。
IDC报告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云管理服务市场将继续保持一倍以上的高速增长,主要推动力来自国家推动云计算**和行业企业上云的力度。公有云、私有云、混合云的并行快速发展,以及大数据、AI、物联网、区块链等新技术,将不断推动云管理服务和技术的提升。
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云生态角色的细分,MSP将逐渐成为中国云计算市场的中坚力量。当越来越多的公司致力于这一领域的创新发展时,云管理服务的春天也就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