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社区如此重要?
因为社群可以把人圈起来,用最人性化、最群体化的方法实现三个目标。现在,连接人,圈人,占用用户时间,不仅仅是营销,更是策略。
做社群,最难的是如何把导购变成优秀的运营者。社区成功的关键在于品牌总部。
从企业层面来说,内容是个大问题。有一种观点认为,一个好的内容制作人胜过100个销售人员。虽然观点有点偏激,但也有一定的道理。
内容运营的前提是创造一个好话题。社区里有三种话题:OGC、PGC和UGC。
OGC主题需要从生活方式的角度创造价值。比如我们要想运营好一个社区,就需要对这个社区的特点有深入的了解。
以厨房为例。品牌很容易说自己的产品有多好。但是,专业的社区运营需要对厨房场景进行深入分析。比如厨房小,怎么办?需要合理布局,增加存储,移位功能等。这方面的内容需要经过OGC。而专业内容的生产,是目前企业严重缺乏的。
为什么企业很难推广社交新零售?因为以前我们关注的是品牌、产品、渠道、门店、促销、销售等。,而不是用户,场景,价值观,人脉,粘度,裂变。
九点,何伟明先生介绍,在帮助企业引入社群模式之前,很多企业都会有这样的问题:
做我看到的,看有没有效果,营销人员基本不干预; 注重结果,不要改系统,你做到了,给我方法和套路,但是如何构建自己的内容和运营体系,不管; 社区做完一个阶段后,事情就变成店家自己的事了。 如果要做社群营销,不应该是这样的。
新社会零售要形成体系,最大的责任肯定在企业,因为门店生产不出内容。其实只要有足够的内容,店铺运营者产生的效果会远远超出我们的预期。
首先,我们需要分解店铺社区的推广流程:
1)要连接,IP先行,把店主打造成专业的网络名人IP。
1.重建私人朋友;
2.做个人文案和海报;
3.持续的内容输出能力;
4.对你的产品和用户爱到极致;
5.培养种草和搬运货物的能力;
6.网上聊了千百遍,不如线下见;
7.自带流量,圈子连接;
8.从IP到用户IP的社会化分享机制。
做好以上这些不难也不难,但是很少有家电企业关注到门店导购、经销商老板、安装服务人员应该如何做IP。比如一年的朋友圈怎么发?每个月怎么安排?一天几次?内容是什么?IP最大的特点就是持续的内容输出能力。
高频商品社区,管理每个导购的内容,以每年10000篇为基础。
所以可以看出企业确实缺乏社交基因和内容输出。
2)交通方面,先进入,整理,盘点所有新老建筑的交通入口。
1.新建筑入口,
2.旧建筑的入口,
3.老用户入口,
4.在线到离线入口,
5.社区联盟的入口,
6.场景关联入口。
从管理的角度来说,传统的方法拿不到新时代的客户,传统商业做不好新零售,就是这个道理。
传统业务以任务、采购、支付、客户开发、活动等等为主,基本围绕代理商展开。很少能在B端开展C端营销的工作。b端营销和C端营销要求作品充分前移,搬到门店。甚至在搬到门店之前,也就是流量,入口,运营。然而,很少或没有企业开始这样做。
比如我们要问区域总监,他的区域现在有多少专卖店?生活状态怎么样?2020年每个门店城市会有多少新建筑?去年交了多少订单?可以更换多少张碟片?
这个月在他的管辖范围内有多少组织在活动?有几个能落地?社区能处理多少?
哪些区域抓住了楼盘的入口?哪些不是?管理机制是什么?
我相信很多企业都没有做到这一步。
所以我们不要总认为现在用户不进店,店铺被JD.COM冲击,现在没有流量,整个行业都这样,我们无能为力。
要想获得流量,记住下面的话:
你不理流量,流量也会不理你。
不经营流量,就缺流量。
你离用户越远,用户离你也越远。
最大化的拓展入口和与用户的连接,链接要最大化的拉近与用户的距离。
要成交,先社交,通过社交找到关键人,做KOL。其实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机制,店铺做一个有内容输出的社区并不难。
但是目前店界的问题是人员老化。95后逐渐成为购买主体,但是我们的导购大多是70后,80后,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对于打字慢,不爱社交的人,如何做好社交新零售?
可以尝试改变店铺的固化组织。现在,公司越来越难搞定了。门店要逐步把老板+导购的模式变成平台+个人。
这就需要我们先设计,后运营,社区的所有交易都是提前设计好的。
3)社区内的所有交易都需要规划设计。
社群有它的交易公式,有一个用户从陌生人到KOC进化的心智过程。并不是一进群就在群里打广告卖产品,这样要么被群主踢出群,要么大家就像瘟神一样躲着你。或者在群里聊,没人和你互动,他抢到一个红包,抢到之后再潜水。而且90%的华人社区都是这样的。其实这已经不是社区了,只是一个微信群。
因此,社区中的所有交易都是事先设计好的。
社群的流程设计其实并不难,社群的运营可以按照互联网原理编制成流程。
互联网原理:陌生人-旁观者-关注者-参与者-意向购买-购买-忠实客户-品牌传播者。
社群运营的流程设计也是如此:精准用户——链接者——入群(建群)——旁观者——参与者——感兴趣——感兴趣的买家——买家——超级裂变者。
社区流程就是这样根据人性和群体来设计的。再加上线上线下互动、马甲、铁粉、KOL、KOC、参与机制、活动设置、不可抗拒的交易提议、薅羊毛的利益驱动,构成了社群运营流程。
用户在社区的不同阶段关注什么话题,如何互动,如何玩游戏,都需要提前设计好。一个新楼盘,做得好不好,可能决定一个店铺的生死。所以这些都要提前设计好。
所以对于门店来说,40岁以下的导购,只要经过培训,做一个好的社区并不难。做社区是个技术活。只要企业有足够的内容和机制,店铺才会真正运营社区,持续运营7天。小白可以很容易地开始。
成功运营一个群可以成为网络名人,成功运营三个群可以成为社区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