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徐继儒,南外大学2010届毕业生,当年考入清华大学法学院。毕业后进入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读研究生。她曾是南京申办2014年青奥会的形象大使,2010年2月随中国代表团赴温哥华申奥。曾获全国优秀团员、江苏省十佳青年学生、“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高中组冠军、全国英语演讲比赛冠军、2008年北京大学最高模拟联合国奖最佳代表奖、单项奖最佳口语奖。
许吉如
我想请现场的男生想象或者回忆一个场景:你女朋友面无表情地站在一边,突然很委屈地哭了出来。你问她什么她都不开口。“宝宝苦,宝宝不会说什么”。这时候你慌了,你想:“不会吧,怎么了?上个月看的包买了,昨天在朋友圈赞了。前天我把前女友发的短信删了。”这时,大夫人终于开口了。她说:“不知道为什么,就是没有安全感。”
这个时候,你的心是碎的,因为这是她第101次向你提出“安全”这个概念。鼓掌的那个家伙,可能你女朋友跟你提过200次了。
男生这个时候会很沉默吧?你女朋友见你不说话,慌了,就跑到网上发帖,叫“告诉我男朋友没有安全感,我男朋友不理我。”姐妹们,我该怎么办?在线等,挺急的。这种帖子下,一般反响不会太大。但通常一个历尽沧桑的老司机都会说一句废话,而这句废话被**誉为真理。
老司机说:“妹子,安全感不是男朋友给的。安全感是我们给自己的!”老司机说的其实没有错。生活中的安全感是我们给自己的。努力,就会有物质安全感;好好学习,期末考试你会有安全感;“不死就不死。”会有恋爱安全感。
安全的本质是我们自己的努力和生命的等价交换。但我今天想说的是不基于任何条件的安全感,我们不需要努力。我们常常“活在幸福中却不自知”。
今年春天,我们学院组织学生到各个国家进行实地调研。我选择去中东的以色列。这个国家多灾多难,但却是国际强国,所以我对它充满了兴趣。两个细节形成了我对这个国家的看法:第一个发生在机场,我托运行李的时候。大家都知道检查行李一般只需要5-10分钟,不会被问太多问题吧?但那天,以色列安全人员盘问了我半个小时,“你叫什么名字?你姓什么?你从哪里来的?你去了什么学校?你做过什么工作?你写了什么论文?你去过哪些国家?你做过什么梦吗?谁爱过?”问他们所有人。我觉得被冒犯了,因为我是一个普通的游客。你为什么把我当成****?
这时我旁边的以色列同学给我解释说:“这是我们以色列航空空多年来的常态。自198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们一直受到各种国际恐怖势力的袭击,***国家至今不承认我们的国家地位。所以只能用这种最安全最笨的方法去查危险。”
“国家太小,攻击太多。我们输不起。”
第二个细节发生在引擎室。当飞机降落在特拉维夫机场时,机舱里响起了一片掌声。我很纳闷,因为整个行程非常安全,没有颠簸。换句话说,这是一次不能再常规的安全着陆。在这种情况下,鼓掌,有意义吗?
我的以色列同学又给我解释了一遍。他说:“每一次飞行——无论国内还是国际,只要安全着陆,我们肯定会鼓掌。因为我们对‘安全’有一种执念。二战期间,纳粹对犹太人进行了种族灭绝,我们的父辈不是逃亡就是在途中被***。从此,我们变成了一个没有安全感的民族。所以我们今天所做的是重建我们的安全感。”
他的话让我意识到不安全感对他的国家和人民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不安全感其实并不影响你综合国力的提升,因为不安全感是鼓舞人心的。所以今天的以色列在国防、军事、科技、农业、商业、金融……你能想到的任何领域都是世界强国。但是,这样的不安全感,一旦渗透到每个公民的生活中,一旦蔓延到每个公民的心里,就会让人失去一种安心感。
这种安心感意味着你不需要向外界解释自己国家存在的合法性,不需要时刻警惕国土安全,不需要因为担心国家被毁灭而生活在国外。这种安全感是一个国家给予国民的最根本的安全感。
生活中的安全感,就像我们开头说的,是一种等价交换。而国家层面的安全感,是一种不考虑个人因素,仅仅因为一个人享有国家认同,而免于流浪和恐惧的自由。
我在美国的时候,班里有一个叙利亚的同学。当他得知我毕业要回国时,他对我说:“我羡慕你。我的国家常年处于内战之中。虽然今天,我们都是在美国的留学生,我们各自都有一个身份——我的身份是叙利亚难民,你的身份是中国籍。”
难民和国民最大的区别就是你有没有自由选择的权利。你一定要把命运寄托在其他国家身上吗?靠一张冷冰冰的**法案,也可以轻描淡写地说“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但是我家那么好,我随时都可以回来。”
安全感带来的自由选择的权利,是一个国家给年轻人最好的礼物。
这意味着你不一定要在别人的土地上成为一个非常优秀的个体才能得到尊重。即使你是一个普通的中国人,你也会受到很好的对待。因为你背后是一个稳定的国家,世界对你的国家充满敬畏。
当我在美国学习时,我经常被老师安排在课堂上解释我们的十三五规划、一带一路、我们新出台的二胎政策或南海冲突。其实我的预测有很多瑕疵,我的观点可能很普通,但我总能在课堂上有发言权,因为他们认为中国很重要;中国学生一定要听他们说的话。
一百多年前,梁启超先生曾说:“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在我之青春。青年强,中国强。”一百年后的今天,其实正好相反。“中国强,年轻人就强,中国强,年轻人就强。”
因为一个强大的国家可以给一个少年很强的安全感,基于这种安全感他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想要生活的地方、职业、状态甚至心情。他轻装旅行看世界,自信地回到自己的家。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如果你觉得自己过得很舒服,那是因为有很多人在默默为你付出。如果你觉得安全,有很多人为你冒险。”他们是边防官兵,是维和部队,是外交官,是公共服务的各行各业,他们都在为你我更强的安全感而不懈努力。
但是即使有他们的不懈努力,我们国家还是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我们也有自己的不安全感,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今天的中国当然是强大的,但今天的中国少年只是更强大。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自豪地回应100多年前梁启超先生的期望。告诉他:“少年强则国家强,中国强则中国少年强。中国强是因为少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