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格尔系数(恩格尔& # 8217;系数)是食品总支出占个人消费总支出的比例。根据统计数据,19世纪德国统计学家恩格尔绘制了一条关于消费结构变化的规律: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或总支出)花在食物上的比例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或总支出)花在食物上的比例会降低。广义而言,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公民的平均收入(或平均支出)越高,购买食品的支出比例越大。随着国家的繁荣,这一比例呈下降趋势。
摘要
恩格尔系数是根据恩格尔定律的比例数。19世纪中叶,德国统计学家、经济学家恩格尔考察了比利时不同收入家庭的消费状况,研究了收入增长对消费需求和支出构成的影响,提出了具有规律性的原理,即恩格尔定律。主要内容是一个家庭或个人的收入越少,用于购买生活食品的支出在家庭或个人收入中所占的比例越大。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公民用于购买食物的平均支出比例就越大。恩格尔系数是由食品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决定的。恩格尔系数为59%以上贫困,50 ~ 59%温饱,40 ~ 50%小康,30 ~ 40%富裕,不到30%富裕。
意义分析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总支出额不变的情况下,恩格尔系数越大,恩格尔系数定义越能说明花在食品支出上的金额是;恩格尔系数越小,用于食品支出的金额越小,两者成正比。另一方面,当食品支出不变时,总支出与恩格尔系数成反比。因此,恩格尔系数是衡量一个家庭或国家财富的主要标准之一。一般来说,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恩格尔系数更高,这意味着家庭收入更低,国家更穷。反之,恩格尔系数低,意味着家庭收入更高,国家更富裕。
恩格尔定律主要表达了食物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例随着收入的变化而变化的某种趋势。本文揭示了居民收入与食品支出的相关性,并利用食品支出占总消费支出的比重说明了经济发展和收入增加对生活消费的影响。众所周知,吃饭是人类生存的第一需要。当收入水平较低时,必然会在消费支出中占据重要地位。随着收入的增加,当食物需求基本得到满足时,消费的重心将开始转移到服装、使用等其他方面。因此,恩格尔系数越大,一个国家或家庭生活越贫困。相反,恩格尔系数越小,生活越富裕。
计算公式
图3恩斯特恩格尔。
恩格尔定律的公式:
食品支出变化百分比÷总支出变化百分比x100%=食品支出与总支出的比率(R1)。
或粮食支出的百分比变化÷收入的百分比变化x100%=粮食支出与收入的比率(R2)。
注:R2也叫粮食支出的收入弹性。
恩格尔定律是在经验数据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只在其他变量都不变的前提下适用。因此,在考察食物支出占收入比重的变化时,还应考虑城市化、食品加工、餐饮业以及食物本身结构变化对家庭食物支出增加的影响。只有当平均粮食消费水平相当高的时候,收入的进一步增加才不会对粮食支出产生重要影响。
恩格尔系数是根据恩格尔定律得出的比例,是生活水平的一个指标。计算公式如下:
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总支出x100%=恩格尔系数。
除了食品支出,还有服装、住房和日用品等支出。,也就是在不断增加的家庭收入或总支出中,其所占的比重已经上升了一段时间,然后就呈现出下降的趋势。
恩格尔系数是国际上用来衡量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指标,一般随着家庭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而降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从1978年的57.5%和67.7%下降到2010年的35.7%和41.1%。
国家现状
世界
根据联合国的恩格尔系数,有一个划分世界各国生活水平的标准,即家庭恩格尔系数平均值大于60%的国家为贫困国家;50% ~ 60%是温饱;40% ~ 50%是小康;30% ~ 40%相对富裕;20% ~ 30%是富人;20%或更少是极其富有的。按照这个分类标准,20世纪90年代,只有美国的恩格尔系数低于20%,达到16%;欧洲、日本和加拿大,一般在20%到30%之间,都比较富裕。东欧国家一般在30%到40%之间,相对富裕,其余发展中国家基本富裕。
中国
中国关键年份恩格尔系数数据的变化:
1978年,平均值为60%(农村地区为68%,城镇为59%),属于贫困水平。
2003年,平均为40%(农村为46%,城镇为37%),属于小康水平。
2015年平均值为30.6%,属于比较富裕的水平;
2016年平均值为30.1%,属于相对富裕水平,距离上升到富裕水平只有0.1个百分点。
1978年,中国农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约为68%,城市家庭的恩格尔系数约为59%,平均计算超过60%。中国是一个贫穷的国家,温饱还没有解决。当时,中国有2.48亿人没有足够的食物和衣服。改革开放后,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整体收入水平的提高,我国城乡家庭的恩格尔系数一直在下降。到2003年,中国农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下降到46%,而城市家庭的恩格尔系数约为37%,加权平均约为40%,也就是说,已经达到小康状态。可以预见,我国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将持续下降。根据《时事日报》2016年第2期《如何看待6.9%的经济增长率》提供的数据,2015年我国恩格尔系数已经降低到30.6%。
恩格尔系数是否适用于我国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议。持否定意见的人认为中国居民的生活条件不符合恩格尔定律。例如,1997年,福建省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在全国各省中最高,达到62%,而海南省为59%。而陕西省生活水平较低的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7%,宁夏为46%。
尽管存在争议,但总体而言,中国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变化符合恩格尔定律。
首先,恩格尔系数是一个长期趋势。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恩格尔系数逐渐下降,这已被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构成变化的数据所证实。20世纪80年代以前,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一直在55%以上。从1985年到1995年,虽然恩格尔系数逐年波动,但近十年来恩格尔系数始终在50%到59%之间。自1996年以来,恩格尔系数一直低于50%。其次,同一年不同收入水平的居民也符合恩格尔定律。例如,1997年,他们按可支配收入排队五等份,恩格尔系数分别为55.7%、51.1%、47.9%、43.6%和39.5%。根据2009年底的统计,2008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支出总额的比例如下:
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7.9%;
农村家庭占43.7%。
需要注意的事项
使用恩格尔系数时应注意:
首先,恩格尔系数是一个长期趋势。
时间越长,趋势越明显,恩格尔系数在某一年的波动是正常的。
第二,在进行国际比较时,要注意可比口径。在中国城市,因为在住房、医疗、交通等方面有很多补贴,所以在进行国际比较时要调整到同口径。
三是各地区消费习惯不同,恩格尔系数略有差异。
应用恩格尔系数进行国际比较时,各国在价格体系、福利补贴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应关注个人消费支出的实际构成,注意用恩格尔系数反映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会产生误差。
在计算恩格尔系数时,个人消费支出总额需要从购买支出或金融产品支出中剔除。就中国而言,买房的支出属于资产转让或资产**。其他个人**支出不能计入个人消费总额。
重要意义
降低恩格尔系数意义重大。有鉴于此,一些专家提出了以下建议:
加快经济发展,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是降低恩格尔系数最重要的手段。
恩格尔系数越低,居民越富裕。相反,加快经济发展,大幅度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会直接推动恩格尔系数下降,城乡居民收入水平提高,必然会提高生活消费水平。在保证粮食需求的前提下,城乡居民增加的消费支出必然会投向非粮食消费,这可以提高他们的穿着水平,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购买耐用消费品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在教育和学习上提高他们自身的素质,通过出国旅游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简而言之,非食品消费支出增加越多,恩格尔系数越低。相反,如果城乡居民收入不快速增加,就不会有额外的经济收入增加非食品消费支出,恩格尔系数必然呈现缓慢下降的趋势。对于生活水平以下的人来说,实现全民免费医疗后,医疗费用将大大降低,生活将得到改善,食品费用将上升,恩格尔系数也将相应上升,幸福指数将大幅上升。
加快粮食**建设,抑制粮食价格上涨。
食品价格上涨必然导致食品消费支出增加。在收入不变的情况下,城乡居民必然会减少非食品消费支出,导致恩格尔系数反弹上升。如果食品价格快速上涨,必然会增加人们的生活负担,变相降低生活水平,引起人们的情绪波动,严重时直接影响社会稳定。恩格尔系数也会急剧上升。
加大宣传引导理性消费。
有些人有这样一种生活哲学,“吃饭是一种真正的成就”。如果他们有这种哲学,就必须注意吃饭,每天暴饮暴食,食物摄入过高,增加食物消费支出,提高恩格尔系数。食物摄入量过高,如果不注意体育锻炼,难免会带来肥胖,有时还会带来疾病隐患。目前,有些疾病被称为“富贵病”,是由暴饮暴食和营养过剩引起的。因此,有必要引导居民合理消费。在保证正常食物需求的情况下,广大居民形成合理的饮食结构,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既经济又有益于健康。同时,各级政府和部门严格控制公款吃喝现象。一方面,他们省钱,树立清正廉洁的形象;另一方面,他们也为人们树立了良好饮食习惯的榜样。[4]
广泛应用
恩格尔系数常用于衡量世界上一个国家或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
恩格尔系数的统计数据状况。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标准,恩格尔系数为59%以上贫困,50 ~ 59%温饱,40 ~ 50%小康,30 ~ 40%富裕,30%以下最富裕。中国在使用这一标准进行国际和城乡比较时,应该考虑到那些无法比拟的因素,如消费品价格的差异、居民生活习惯的差异,以及不同社会经济制度产生的特殊因素。对于这些横断面比较中无法比较的问题,在分析比较时应作相应的排除。另外,在观察历史条件变化时,需要注意的是,恩格尔系数反映的是一种长期趋势,而不是逐年下降的绝对趋势。它通过平滑短期波动来寻求长期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