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的宋代历史教科书中,一直有一种贫穷和软弱的印象。李冗繁的文官组织和薄弱的武官制度,使这个在文学史上留下浓重印记的王朝,屡遭北方游牧民族的**。所谓“靖康之耻,犹未雪”,秦晖皇帝的悲惨经历其实从宋朝治理黄河开始,就埋下了祸根。诅咒甚至延伸到晋国和元朝。
先说宋朝的穷弱情况。首先,宋朝的经济实力绝对不弱。据历史研究,北宋咸平时期,宋朝的GDP高达265.5亿美元,占世界GDP总量的五分之一以上。当时的人均GDP也高达2280美元,俨然一个超级大国的存在。宋朝中期,城市化率达到30%以上。相比之下,历史上康干盛世著名的城市化率只有9%。
文化成就就不用说了,而中国四大科技发明中有三项源自宋朝。宋代对军队的淡薄印象也与军队的属性有关。宋兵的重步兵很厉害,对付北方的骑兵绰绰有余,但是步兵的机动性不如骑兵。虽然能赢,但不能被歼灭。从各种史料反馈来看,宋朝的胜率高达70%,远高于我们记忆中曾有过一次大战的唐朝的胜率。
即使到了南宋,面对横扫欧洲的蒙古铁骑,宋朝也坚持了百年。如此强大的帝国是如何一步步走下神坛的?这与一位名叫李垂的学者有关,他的文章《引江问书》被指责直接导致了三个朝代的灭亡。
原来,在黄河改道的宋初,这位学者虽然没有这方面的专业知识,也没有经过实地研究,但他的爱国之心却让他吹响了国家要亡的哨子。李圌认为,如果让黄河自由发展,可能会流入辽国境内,然后辽国就可以沿着黄河逆流而上,直抵汴梁的都城。宋仁宗直接慌了,无视国内一帮大臣的警告,毅然启动了引黄工程。
在此期间,他专门负责实施河北转运,这使周凌发出警告:“河东所有的河流都将溃决,洪水泛滥……
当然,在欧阳修看来,这个计划完全是找死,可惜劝阻没有用。于是《世界新闻报》来了,朝廷阻断黄河北流,引黄河到六塔河向东流。流塔河的河道太小了。流塔河决堤,冲走了半个河北省。这个地方原本是国家粮仓。洪水过后。治黄后直接引军镇,定州路十万大军锐减至二三万。
皇位到了宋神宗手里,黄河治理行动进行了四次。结果,黄河像大海一样夺取了淮河的入海口,曹村的入海口决堤,黄河水涌进了45个县,摧毁了30万公顷良田。当时苏东坡在徐州做官,洪水几乎与城墙齐平。他差点淹死。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数以千计的良田被毁,对宋朝造成的破坏难以估计。但是事情还没有结束。我在宋哲宗做了一件更愚蠢的事。他下令直接封锁河道,希望黄河回到老路。然而,经过前两次折腾,黄河的河床已经很高了。此时航道被阻断,一场特大洪水彻底淹没了河北、山东和苏北地区。水位高得连建在山顶的大禹庙都浮了上来。
洪水过后,守定州的士兵只有六七千。此时的宋朝已经完全失去了抵御外敌的能力。晋国利用这一点吞并了北宋。但黄河洪水失控,晋国被拖入泥潭。当时晋国有5700万人口,但每年要投入800人来治理黄河。经济超级大国宋朝都可能被拖垮,更不用说很快就被蒙古打败的晋国了。
元朝被推翻的直接原因是元朝试图疏通黄河,激起民怨,最终被朱元璋推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