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的景深虽然是一个很基础的知识,但是我发现很多人并没有完全理解或者有偏差。所以今天决定给大家详细讲讲景深,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什么是景深?
所谓景深,是指摄像机聚焦在某一点上,摄像机的正面和背面仍然可以清晰成像的范围,即直截了当的点就是画面清晰成像的范围。照片的清晰成像范围大,所以我们说照片的场景深;照片的清晰成像范围小,所以我们说场景的深度。
举个例子,否则你不会明白:
下图中只有主体(花)清晰,其余模糊,即清晰成像的范围小,即场景的深度。
场景深度
下图中,主体和背景清晰,即清晰成像的范围大,即场景深。
景申申
二、影响画面景深的因素
在很多人眼里,影响画面景深的因素有两个——“光圈大小”和“拍摄焦距”。其实影响一张图片景深的因素远不止这两个。
影响画面景深的因素有四个,分别是光圈大小、拍摄焦距、传感器边框、焦点到焦平面的距离。
影响图片景深的四个因素如下:
光圈越大,清晰成像范围越小,景深越浅。光圈越小,清晰成像范围越大,景深越深。
光圈大小对图片景深的影响,图片来源于网络。
拍摄焦距越长,清晰画面的成像范围越小,景深越浅。拍摄焦距越短,成像范围越宽,景深越深。
拍摄焦距对画面景深的影响,图片来源于网络。
被摄体离镜头越近,清晰成像范围越小,景深越浅。被摄体离镜头越远,清晰图像的范围越广,景深越深。
拍摄距离对图片景深的影响,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里我们就不谈传感器帧对画面景深的影响了,因为传感器帧对画面景深的影响很小。在相机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可以直接忽略帧尺寸对画面景深的影响。
在传感器框架相同的情况下,拍摄距离和焦距对景深的影响最大,而不是大家认为的光圈大小。
那为什么大家认为光圈大小是影响画面的主要因素呢?这是因为在拍摄的时候,传感器的帧数、拍摄距离和拍摄焦距基本都是确定的,所以我们会更多的利用光圈大小来调整画面的景深。因为大多数情况下都是通过调整光圈大小来控制景深,所以光圈大小自然成为控制景深的主要因素。
另外,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景深和模糊效果并不是完全相等的,也就是说,你的场景深度并不代表模糊效果好。现在很多手机厂商都说可以智能模糊背景。其实通过一系列算法模糊背景的效果很差,也没有后期自己模糊背景那么真实自然。
模糊效果与您镜头的焦距、光圈叶片的数量以及镜头的光学设计密切相关。
总结:我在这里想表达的是,你不能只记住那些有规律变化的单词。想要学好摄影,就要懂得原则,这样基础才会更牢固,才能走得更远。尤其是对于摄影初学者来说,了解原理会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