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我们都知道地球在运动,但这一事实的证据,无论多么确凿,都是从天文观测中推断出来的。没有望远镜,不知道如何使用的人就无法亲眼看到运动。最近,一些网民对福柯摆和地球自转之间的关系感到好奇,并向边肖提问。今天,我们来看看福柯摆是如何证明地球自转的。
要了解福柯摆的工作原理,首先要了解单摆。
单摆是最简单的摆。理想情况下,简单摆线要求没有质量,不会像弹簧或橡皮筋一样被拉伸。另一方面,摆球只需要质量和可以忽略的体积——如果摆球的直径相对于摆线长度相当小,那么摆球的体积可以忽略不计。在这种情况下,单摆的周期只与摆线的长度和重力加速度有关。
在地球表面,我们一般无法改变重力加速度。所以可以说地面上单摆的摆线越长,摆动周期越长。而且单摆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只要我们给它一个适当的初动,单摆只会在一个固定的平面内摆动。
所谓的固定平面,必须有一个参照物。大多数时候,一个固定的平面相对于地球是固定的。原因是地球自转会带动摆线和摆球一起旋转。
傅科摆的一个精妙之处在于,通过摩擦力非常小的摆线上端的设计,地球的转动几乎不会影响单摆。
因此,摆球的摆动脱离了地球的自转,确定了一个相对于恒星的固定摆动面。以遥远的恒星为参照物,我们可以观察地球的自转。这样,球摆动的平面和地球自转之间就有了相对运动。
接下来,我们把福柯放在北极。对比星星,我们可以看到,摆平面不动,但是经过一个摆周期,地球因为自转已经离开了原来的位置。
福柯在挥杆球的下端加了一根针,这样当挥杆球摆动时,他就可以在地上的沙子上画出自己的标记。沙子,毫无疑问,跟随着地球自转的同步运动。这样,我们就可以观察到钟摆从东到西缓慢而连续地摆动,从而证实了地球的自转。
实际上,在北半球,福柯摆是朝这个方向旋转的,而南半球的球是朝相反的方向旋转的。示范效应也随着纬度的增加而增加。在赤道上,我们不会观察到钟摆的转动,因为在赤道上,地面和摆平面是相对静止的。
我们知道地球的自转周期大约是24小时。要想观察到明显的定向旋转,摆的周期和振幅不能太小,所以傅科摆要求摆线尽可能长。福柯当年做实验时,摆线长67米,摆球重28公斤!
非常欢迎网友提问,我们也会选择一些网友感兴趣的问题来回答。小伙伴们,踊跃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