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供不到1%
5月13日收到瓶子的产品(过期)第三笔款项,金额仅为90.91元,占本金(20203元)的0.45%;
前两次付款:
3月还一次,还款额123.24元,本金的0.61%;
每四个月支付一次,支付119.2元,占本金的0.59%。
瓶子持有的智能产品于2019年12月10日到期,至今已过去近半年,共支付333.35元,本金1.65%。如果预测最新月均0.5%的支付利率,16年后本金全部回来!!
而且每月还款额越来越少,上一年的利息和缴费期间的利息都不计算。
即使贷款人把这笔钱放在银行的创新存款里,每个月也会收到0.3 ~ 0.5%的利息。注意是利息。
也就是说,如果出借人的本金被安某拿去做创新存款(期间利息给出借人),十几年后,本金归安某。这不是空手套吗???
想到这一层,我连情绪都控制不住了。
真的,迫切希望JG部门能彻查平台违法事实,尽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但根据出借人与朝阳经侦局的多次交流,朝阳经侦局表达了如下意思:
一是信用涉嫌违法违规,已被立案调查。目前仍处于侦查阶段,尚未对平台行为进行定性,也未对平台实际控制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第二,抓人不利于贷款人付款。目前,何新财富(线下)和信贷(线下)都有支付行为。
2
收获和烂账
我们回过头来说说平台最近的一些行为。
第一,第四个商城(拔尖)上线。
另外,每月的订单钱尽量稳定人心(当然也稳定不了)。此外,还相继开发了四个购物中心(锦鲤鱼口袋、方舟商城、小白买买、顶呱呱)。何新确实是一个将商城最大化的平台,一个试图干净利落地压榨出借人的网络资源,帮助其推广商城的平台。
电商竞争如此激烈,返利网大量死亡。前期,他们都在烧钱推广。不烧钱,价格比其他网站贵,一点优势都没有。整个行业是一个红海市场(充分竞争市场)。都2020年了,也没什么新鲜的。
用脑子想想,但是如果一个商城有用,为什么要连续开四个高度同质化的商城?而不仅仅是为了贷款人的全方位、反复收割。
第二,公布第十批逾期借款人。
也是大量逾期一两年,失联的借款人信息。我不能和任何人联系。我不知道如何收集这个。。
根据何新官网公布的10家逾期借款人信息,共有47237人有25.9亿逾期资金。其中失联45412人,占比96%,涉及资金24.9亿。目前信用借款人137081人,逾期数(已公布)占比高达34.46%。还有未公布的逾期借款人,平台真实逾期率更高。
至少1/3的借款人失去了联系。这个风险控制就做好了。贷款的时候连个真实的手机号都办不到吗?
三
贷款人的上诉
而且从2019年11月18日暂停支付至今已经半年多了。
这半年,我真的对这个平台发脾气了。一开始,我还对它抱有一点希望。毕竟美股上市公司财务相对透明,标的物应该是真实的(至少有相应的借款人)。不管怎么样,都不会比忠贞有钱差。
但是,信用和安某的道德底线被高估了。
现在看来,平台没有支付意愿(每月支付0.5%只是为了保持个人自由),资金截留明显,强制支付和再**,撮合老烂标,反复推出商城收割/使用出借人。平台的运营和支付数据极其不透明。
在这一点上,建议7万贷款人继续合理客观地向JG部门表达以下诉求:
一是彻查平台、实际控制人及相关方的资金流向,如有违法事实,坚决抓捕犯罪分子绳之以法。
至于出借人,只能向JG部门提供平台违法违规的线索,而很难提供平台违法违规的事实。
我希望在这一点上,JG部门不会让我们的贷款人拿出平台上违反法律法规的证据。借了就不还,是最直接的证据。
但就JG部门而言,只要下定决心彻查,就应该从平台的银行流水、实际控制人、核心高管、关联方入手,一个一个仔细查。没有查不出来的真相,也没有收不回来的资产(资产可能有损失,但有一部分是可以收回的)。
二是要求平台披露可分配资金和资产。
到目前为止,平台没有任何理由对平台的任何意愿和意识收取各种高额的“服务费”。放贷出去的借款人高达1/3失联,最后贷款人买单的都是贷款人吧?
而且到目前为止,赔偿只有6亿;就算是同样问题的平台,爱钱进已经赔偿了123亿,体量差不多的点融网也赔偿了29亿。才赊账赔了6亿,锅就砸了,之前收了那么多“服务费”。这个时候,我也不能说我做不到吧?更何况,之前写入上市公司招股书的【长安履约险】还没有消息??
必须要求平台披露目前可分配的营运资金和可变现的固定资产。
第三,要求平台公开借款人还款和出借人还款的数据。
平台停止收钱后的半年内,很多出借人对收钱规则感到困惑。平台随意收钱,没有任何解释,也没有任何规则。
不清楚还的钱是借款人直接还款还是平台统一支付。
无论如何,平台不得截留款项,更不能让借款人还款到安某的私人账户。
这么明显的非法操作怎么能这样继续下去呢???
第四,加大对借款人的催收力度,要从借贷源头把关。
平台13.7万借款人,截至第十期发布的信息,逾期4.7万,失联4.5万。至少1/3的借款人失去了联系。个人认为这个数据太不正常了。没有一个平台有这么高的流失率。要加大对【能接触到】借款人的催收。
同时,要从借贷源头查起【失联】借款人。有没有私下交易?有没有工作人员骗贷?骗的不是平台的钱,而是出借人的钱!
—
最后我说一句,监管部门要彻查【信贷】的违法违规行为,只需要彻查平台、实际控制人、关联方的银行账户明细即可。虽然工作量会很大,但平台近几年的所有违法违规行为、资金去向、剩余资产、可收回资产都一清二楚,不需要出借人举报。
反过来,事件最终的发展方向取决于监管部门的态度。
只有7万贷款人收回本息的决心才能左右监管部门的态度。